十万伏特:在位十个月,监国二十年。
独自飞翔:真实的朱棣:明仁宗的征北大将军。
我爱花花:这个政策明显利好北方,杨士奇怎么会提出来。
百忍成金:政治人物只谈利弊,不分好坏。
朱元璋:“南北分卷。”好办法,他用了。
这个杨士奇像有能力的,永乐二年能参与科举取士,可见不是生瓜蛋子,是个人才。
但此人有结党之嫌,看看再说。
朱棣这会看着朱高炽一身肥肉就来气,熬了二十年,结果只当十个月皇帝就驾崩了。
你和皇位犯冲是吧!
朱高炽早先知道自己在位时间不长,但没想到这么短。可能就比秦孝文王强一点。
他想减,但身上的肉好像有自己的想法。
糊糊:“朱瞻基继位后于宣德二年下诏:礼部科举岁取百人,南士六十,北四十,着为令。
南北分卷正式施行。
后来为了照顾四川、云南、贵州等偏远地区,又增设中卷,分为南卷、中卷、北卷,录取比例分别为55%、35%和1o%。
根据记载和考证,南卷的范围包括浙江、湖广、江西、福建和广东五个省,以及南直隶的应天、松江、苏州、常州、镇江、徽州、、池州、太平、淮安、扬州等州府。
北卷的范围主要有、山东、山西、陕西和河南四个省,还有北直隶的大部分和辽东、大宁等地。
中卷的范围则是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四省和南直隶的庐州、凤阳、安庆、徐州、滁州、和州等地。
虽然后世有所调整,但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动。
但到了景泰二年,有了一个小拐弯。
科举自景泰元年为始,一遵永乐年间例行。
永乐年间的‘例’是什么呢,就是不分榜。
朱棣天天鼓吹祖制,结果有一天自己也被当做祖制了。”
朱棣:“为什么!”
他是没分卷,但已经看到分卷的好处,信不信往后的永乐科举都采用分卷制度。怎么孙子又绕回来了呢。
糊糊:“正统十四年十二月初十日,朱祁钰颁布《尊立后妃诏》,其合行事宜中有关科举的条款云:
科举本期得人任用,京府及各布政司每三年一开科,已有定制。今后只依永乐年间,不拘额数多寡,务在精选得人。
从此条内容看,主要是针对京府及各布政司三年一次的乡试而言的,这与次年也即景泰元年为乡试年有关。
按诏书中的说法,今后乡试录取将依永乐年间不拘额数例。事实也是如此。按正统年间所定额数,南直隶的解额是1oo名,然而景泰元年乡试实际录取了2oo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