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都源自于郭嘉的谋划和程昱的运作,好在这二位一个死了一个被抓,如果他们其中一人还可以继续挥作用,韩越真的就无法应对了。
如今韩越已经将目标改变了,眼下曹操势大,中原各大势力都已成熟,激烈的竞争迫在眉睫,如果参与进去,很难讨到好处。只有修生声息伺机而动才是最佳选择。
关中之地被李儒和李傕占据,二人常年互相争斗,早已失去民心,眼下李儒渐渐占据上风,李傕的地盘越来越小,用不了多久,李傕将被赶出关中。
韩越正是看中了这个机会,打算联合李傕,消灭李儒。
司马懿这么久消失不见,便是运作此事去了。
司马懿西行的第一站便是洛阳,现在占据洛阳的是郭汜队伍,当初郭汜被迫投靠曹操,从此留在了洛阳,由于曹操对郭汜并不信任,故此一直扶植潼关的樊稠,不断将郭汜的兵力分到樊稠麾下,削弱郭汜的实力。郭汜早已对曹操不满,只是碍于情势,不敢妄动。司马懿到达洛阳之后,许了他很多好处,郭汜当即投靠了韩越。
接收了洛阳之后,韩越便有了退路,就算曹操大军压境,他依然可以凭借虎牢关阻挡曹军。
袁熙死后,河东的高干打算接管袁家地盘,却遭到各方反对,无奈的高干只好找到韩越,让他来接管并州。
其实韩越早已不知不觉间占据了大半个并州,当初他离开上党之后,留下阎象接管上党政务,加之壶关的方悦、方杰兄弟都是韩越心腹,整个上党郡都在韩越的掌控之中。
太原郡与雁门郡原本在张燕的手中,韩越当上幽州牧这段时间里,张燕已经暗中将权力转移给韩越,他也觉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如果继续乱下去,只怕自己的属下早晚会背叛他,与其众叛亲离,不如提早准备。
为了防止韩越卸磨杀驴,张燕与韩越秘密协商了几十次,最终达成协议,韩越负责太原与雁门一代的政务,同时负责部分军政,张燕则是执掌五万精锐,镇守雁门关以及五阮关、倒马关一代,所有军用物资由韩越供应。
从那以后,太原的政务便交给了司马朗,雁门的政务也交给了文魁,正因为这二人的能力卓越,才令二郡安稳下来,百姓也渐渐恢复了生产,再也不像黑山军统治时那样混乱。
西河郡的徐荣是个聪明人,他早看出袁熙与高干才能不足,无法执掌并州,当司马懿进入河西游说徐荣之后,徐荣毫不犹豫的同意效忠韩越。
得到并州控制权之后,韩越又有了底气,他以袁氏旧人的身份招揽袁家旧部,很快得到许多人的效忠。
韩越宣布暂代并州刺史之后,各大世家又开始和他拉关系,庞统的几个好友也相继投靠到韩越手下。
最先来见韩越的是颍川人石韬石广元,紧随其后的便是徐庶徐元直,之后又来了崔钧崔州平、孟建孟公威,蒯明蒯文华、黄济黄仲安、荀方荀伯彦、、、、、
这些投靠韩越的人中,除了徐庶身份卑微之外,其他人都是世家大族出身,那个蒯明蒯文华是荆州大户蒯家的子弟,他的叔叔蒯良是刘表身边顶级谋士:黄济黄仲安是荆州黄家的子弟,他的表兄是江夏太守黄祖:那个荀方荀伯彦是颍川荀家子弟,是荀谌的远房表弟。
这些人之所以投靠韩越,就是为了他们的家族能够持续展下去,那些世家大族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就是因为他们懂得下注,他们在所有霸主麾下布局,无论任何一方最终胜出,他们的家族都会因此得到壮大。
韩越的壮大很快引起曹操的注意,当他得知韩越接管并州之后,立刻意识到了危险。如今韩越的地盘连成一片,随时都可能威胁到冀州的安全,以韩越现在的实力,绝不会让曹操安稳展。
为了应对韩越的挑战,曹操将自己的几个心腹幕僚聚到一起,商议对策。
此时曹操身边又多了许多谋士,其中最杰出的便是荀谌,当年他协助袁绍称霸冀州,又凭一己之力切断袁军归路,让中原战事生逆转,单凭这份能力,便是曹操麾下屈一指的谋士。
有资格参与曹操密谈的谋士只有六人,分别是荀谌、陈群、荀攸、刘晔、王朗、辛评。
这辛评当初去邺城催粮,被荀谌偷偷关押,袁谭死后,荀谌多次劝降辛评,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辛评终于决定投靠曹操。
原本辛评没有资格参加曹操的密谈,怎奈他对冀州的军务十分熟悉,正是曹操最需要的人才,故此才参与了这次密谈。
没有了郭嘉之后,曹操越来越憔悴,当初他依靠郭嘉处理绝大多数琐事,自己只需要处理好军政就可以了。如今郭嘉死了,曹操做任何事都要亲力亲为,虽然有陈群和荀攸相助,无奈二人经验不足,处理大事的时候难免让人不放心。
曹操将六人聚齐之后,吩咐属下退出屋外,随即将自己的担忧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