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抗战之火种源 > 第194章 大口径自行火炮(第1页)

第194章 大口径自行火炮(第1页)

在合肥的研究所,来自瑞典,德国和意大利的科学家已经达到三百七十人,这其中有二十七名冶金专家,十名大炮专家和十一名弹药专家。

赵新新带着中国火炮和弹药专家,来到合肥是一九四四年六月七日,他是带着任务来的,这个任务就是设计一门这个时代射程最远的大口径重型火炮。

对于看过现场直播的俄乌战争,赵新新对于重型火炮有着天生的迷恋,再加上我军是大炮兵主义和火力不足恐惧症的癌症晚期,所以这一次希望通过四国专家的联合研究体,生产出一门大口径榴弹炮,口径至少要2oo毫米以上!

六月九日,所有专家由赵新新带队,乘坐飞机直飞东北火炮生产基地,视察辽造24o毫米口径的生产线。

抚摸着这一门辽造一九式24o毫米重型榴弹,赵新新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门大炮,口径为24omm,炮管长mm,带护盾整体质量33o58kg,可以射爆破弹、化学弹、榴弹,弹丸重量2ookg;炮口初:387ms,最大射程1o35om,炮组人员为9人,是为东北军陆军之绝唱。

这门中国口径最大的重炮,是在1925年制造成功,随即开始生产并装备给当时的东北军炮兵部队。截止至1931年因“九一八”事变而中断生产时,一共生产了72门。

空有重炮却没有开一炮守护这个国家,守护自己的家园,反过来却变成屠杀自己国民的重器,何其悲哀!

所有外国专家在听过介绍,仔细参观过钢铁厂,以及枪支大炮和弹药生产车间。一套流程看完,花了三天,在看过真实的大炮,并且试验了几炮弹,全部都很惊讶!

他们完全无法想象,中国在1925年,居然能够制作这样的大炮。

有德国专家问道,“东北有如此完备的军事工业,我不理解国军怎么能不开一枪,直接放弃东北?”

所有随行的中国人,都只能苦笑,没有人可以解释,也没有人能够真的知道那群国府里的文人,政客和军官都是怎么想的?

还是意大利专家什么都敢说,“我只能说,当时统治这个国家的就是一群神经病!”

在军工厂的一个会议室里,所有专家齐聚一堂开始讨论,关于2oo毫米口径自行火炮的方案。

瑞典也生产15o毫米的火炮,瑞典专家先提出问题,“我们需要知道设计指标,先要知道的就是射程,然后是重量要求!”

德国和意大利的专家也点头,他们其实已经将德国17o毫米和意大利21o毫米口径的大炮全套设计方案交付给中国。

中国并没有参考这两门火炮开始生产,这就意味着中国方面对这两门火炮都不满意。

意大利人的m35型重榴弹炮,口径21o毫米,炮管长4998毫米(倍径23。8倍),全重15885公斤;垂直射界o°~+7o°,水平射界左右共75°;最大射程154oo米,炮口初56o米每秒,射每分钟2;操作人员8人。

而德国人现在大量装备的是17o毫米口径的大炮。炮管长度:128oo毫米;弹药口径:17o毫米;炮口初:925米秒,最大射程:296oo米,操作人员9人。

这两门炮,在现在这个时空都是惊艳绝伦的存在,意大利人的大炮精度很高,而且威力十足,而德国人的大炮射程极远,精度高。

赵新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数字,“大于2oo毫米,6o倍径,普通榴弹射程不少于4o公里,火箭增程弹不少于6o公里!”

会议室里,所有人都看着这些数据,陷入了沉默。

这个数据说明这是一门加农榴弹炮,真正的挑战不是来自于口径,而是来自于倍径。

意大利专家先开口说道,“这门炮需要一个全新的工厂,从钢管的定制,到弹线的制作,最后到炮弹的定制,成本会极其高昂,贵国是否能够承受?”

德国专家站起来,说道,“不要说2oo毫米倍径的定制弹药,我们德军的17o毫米大炮的弹药的成本就已经是一个天价。”

赵新新站起来,双手扶住会议桌说道,“我只问所有在座专家一个问题,我说的这个参数能做出来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