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许多人对雍正帝口诛笔伐,骂他是狗皇帝,你问他知道吗?他当然心知肚明。
咱们中华文明,向来都是重视教育的。
就说古代那些普通家庭,只要吃得饱、穿得暖,就得给孩子找私塾老师来教书。
皇帝受的教育,那更是顶尖级别的,不用多说。
看看历史,除了像宋徽宗那么无能,或者明武宗那么不务正业的,大部分皇帝都把历史读了个透。
他们心里清楚,爱玩乐的皇帝会被人骂作昏君。
但历史上那些改革家,他们名声也不咋地,下场也通常不好。
就说商鞅吧,改革是成功了,大秦也强盛了,可他自己呢?最后落了个车裂的下场。
张居正死后,政策没了,家被抄了,家人饿得不行。
汉武帝想法挺多,打击豪强,征财产税,但后来呢?在教育皇帝的时候,他成了反面教材,成了穷兵黩武的代表。】
商鞅和张居正默然,但让他们不改革?不,纵死又何妨。
刘彻则是秉承老刘家一贯作风,直接在殿中破口大骂。
【改革有时候是有些成效,但很多时候都会失败。
因为新政策总有漏洞,那些官吏就钻空子。
皇帝忧国忧民,下面的官吏却大横财。
就像王安石变法失败,下场那么惨,支持他的皇帝赵顼也才活了38岁。
说到中国古代的变法,除了少数是真正的创新或政治制度的改变,大部分其实就是重新分配财产。
抑制贫富分化、打击权贵,这都是改革的重点。
那什么是权贵呢?皇帝身边的人,几乎都是权贵。
在清朝,要么是特权八旗,要么是各级官僚。
还有那些写皇帝功过的读书人、传颂皇帝功业的士绅阶层,他们也都算权贵。
打击权贵,就是跟周围所有人为敌,风险高,还不讨好。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从来都不是绝对的。
你能干掉别人,别人也有机会干掉你。
打击权贵,客观上对穷人是有好处的。
但皇帝得到了什么呢?古代中国民众的识字率最高也不过15%。
信息从官府传到乡村,经过层层传递,早就变形了。
再加上那么低的识字率,皇帝到底想干嘛,底层人民根本就不知道。
就算对穷人有利,他们不读书、不识字,也没法在历史上留下记录。
穷人和皇帝,离得太远了。
权贵阶层不仅是皇帝的帮手,更是皇帝巩固权力的纽带,是他的“朋友圈”。
为了底层人民得罪所有人,值得吗?皇帝要享受的东西太多了,何必得罪身边人呢?不做个荒淫无道的皇帝就已经很好了。
看看乾隆帝,他就很会装糊涂。
一登基就废了很多雍正帝的改革措施。
君臣和谐,其乐融融。
他甚至跟臣子说,有好东西别忘了跟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