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旦执行这些政策,就决不后退。
尽管永乐帝的国内政策和对外政策存存着种种矛盾,但他仍决心完成他的目标,并把各种没有解决的困难留给了他的那些不那么有活力的继承者们。
永乐帝的国内计划和对外征战的花费是巨大和浪费的;它们给国家和黎民百姓造成了异常沉重的财政负担。
这些计划的耗费引起了诸如夏元吉和李时勉等朝廷官员的批评,前者反对对蒙古的第三次征讨和郑和的几次远航,后者反对在北京建都。
还有人对征剿安南而造成人力和物力的紧张状况,对漕运制度以及其他国内计划和对外的冒险行动表了反对的意见。
永乐帝进行的一切事业的费用可能过国家正常收入的两倍或三倍。
这些财政需要无疑使国库空虚国库通常只保持一年的储备,而且确实削弱了国家的财政管理。
由于使越来越多的百姓陷于贫困,这些政策也减少了国家的收入。
为了大明的建设和霸权,这种代价的确是昂贵的。
先是给朱棣定了个基调,后面几乎都是对他一些起大规模行动的批判。
朱棣脸上骄傲的脸色再次消失,直接为自己辩解道:“世上安得双全法,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
王布犁深以为然的点点头,他跟老朱真是一脉相承,都是有着自己的固执。
“皇帝的丰功伟绩,自然少不了许多小民的贫苦供应。”王布犁又侧头道:
“皇帝想要功绩,百姓想要更好的生活,可你这个皇帝达到了自己的功绩后,并没有反馈给百姓啊!
老四,这一点大明百姓背地里偷偷骂你是绝对没问题的。”
“确实如此。”朱元璋叹了口气:“若是当年咱在大元能活下去,怎么可能会造反呢,所以咱当家做主后,对于百姓且不可过于苛刻。”
“儿臣记下了。”朱棣应了一声。
王布犁再次翻了个白眼。
肉食者鄙,当然说一套做一套了。
永乐帝留给明代后来的君主们一项复杂的遗产。
他们继承了一个对远方诸国负有义务的帝国、一条沿着北方边境的漫长的防线、一个具有许多非常规形式的复杂的文官官僚机构和军事组织、一个需要大规模的漕运体制以供它生存的宏伟的北京。
这只有在一个被建立帝国的理想所推动的朝气蓬勃的领袖领导下才能够维持,但继任者朱高炽并不是朝气蓬勃的领袖。
朱高炽是受到太祖皇帝的喜欢,因为被他的文才和行政能力所打动。
行政这一点要比朱允炆还要强。
但是朱棣更偏爱他的两个较年幼和更好武的儿()
子朱高燧和朱高煦,并常常带他们去参加征战。
甚至在靖难之时,他与朱高煦说过太子多病,汝当勉之的话。
王布犁忍不住笑出声来:“老四,你的儿子们要争夺皇位的话,其中必有你的一份功劳。”
朱棣瞧着自己的长子一心钻研儒术,因为身材肥胖,并不是很擅长骑马打仗,作为一个马上皇帝,他当然更加希望子类父啊!
朱高炽表现的一丁点子不类父,如何能获得朱棣的喜欢?
听着王布犁揶揄的话,朱元璋忍不住叹了口气,大明皇帝在继承人这件事上都犯过错。
他可谓是没有开一个好头。
朱棣摇摇头:“妹夫,我回头绝不会让高炽这么肥胖的,一定要多带他习武。”
“哎。”王布犁连忙制止道:
“老四不是我说你,历史已经证明了高炽更适应学文以及拥有行政能力。
你让他学武那就是磨灭他自己的长处,去练习自己的短处,纵然再如何努力,也无法追上你的次子三子的。
你们这些兄弟们自幼跟你一样接受军事训练,有几个能过你的?”
“嗯。”
朱元璋也是赞同王布犁的话,他其实对于高炽这个胖乎乎的孙子很喜欢的。
哪个当爷爷的希望自己孙儿瘦的跟干猴子似得?
朱元璋又吩咐道:“待到他岁数大了,你今后也让高炽与雄英学习,一同练习八段锦方为上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