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挤过去,冒险抓住转的不快的摇把,卖力摇起来。
甩飞就甩飞吧,罗云接着用剩下的七斤泥拉胚。
泥柱变形严重,双手把它扶正,按压下去,再拔高,没想到一下子就找出了大概同心。
一压一拔可以快找出同心?
罗云不懂,好奇地再压再拔,果然很容易找到同心,压拔两三下就能找到同心!
拉胚也不是那么难嘛!
再次拔高,双手稳着泥柱上半部分,不敢错开同心,大拇指压中心。
很快压出一个茶盏形状的泥胚,试着拉碗胚,深度不够,再压。
两个大拇指压,几下压出一个陶碗需要的泥量。
罗云不再压,双手重新沾点水,捏着敞口杯形状的泥团向外拉,边拉边捏薄。
很快一个碗的大致形状出来了,小心地修一下,捏着碗形控制厚度和弧度,修出碗底。
然后让柿减,拽紧线绳切割碗沿,再切割碗底,很容易切割下来,碗胚差点跟着晃动下来。
让柿停下,轻轻把碗胚拿下来。
还不错,厚度均匀,弧度饱满,表面光滑,有点转痕,比小兔捏的碗胚好多了。
第一次拉胚,仅仅三分钟左右,就拉出一个碗胚,这度,够快的!
巫惊叹道:“好快!比手捏陶碗快多了!”
罗云小得意道:“那当然,做陶轮费了很多事呢,能不快嘛。
还能更快,我不太会,得多练练。”
巫点点头,目不转睛地看着陶泥。
杆杆大声道:“云,这个陶轮太好了,伱们再找几块大石头,我还要凿陶轮!”
杆杆和草籽他们抢着转动力输出“陶轮”,转的飞快,转的很爽。
给陶轮工作面中间放张陶圆板,用线割下来十来斤泥,捏一捏放中心点。
这时才想起来配套的陶圆板忘了做。
陶轮工作面上有两个圈,内圈直径三十厘米,高度比外圈稍微低四五毫米。
陶轮中心的方孔更高一点,防止泥水进入轴和轴套里。
外圈直径五十五厘米,比外沿稍微低四五毫米。
内圈和外圈处,各有两个凿出来的坑,方便卡住和扣拿陶圆板。
陶圆板要配套特制的,一种直径三十厘米,适合在上面拉小型陶器胚。
一种直径五十厘米,适合在上面拉中大型陶器胚。
陶圆板放在低四五毫米的圈内,中心得薄一些,与中心方孔处有高度缝隙。
两边还得带两个凸起,卡在坑里,不至于乱动或飞出去。
不用陶圆板也勉强可以,给轴和轴套加润滑油比较麻烦。
陶器拉胚好后,线绳割开底部,手托起陶胚时,陶胚容易变形,甚至塌掉。
有多个陶圆板当平板,陶圆板拿走,就可以加润滑油了。
放上来拉胚,拉完后端着陶圆板端走阴干,陶胚不变形,更不容易塌掉。
端到阴干的地方,等三四个小时后陶器胚就稍微硬些了,可以端起来拿走陶圆板。
一天能拉胚做出多少个小型陶器胚,就准备多少个特制的陶圆板,或一半数量的陶圆板。
现在嘛,勉强也可以拉胚,不能用力太大,不然陶圆板会打滑。
十斤的泥团跟着陶轮转的飞快,没有同心,转出虚影了。
“度慢点,再慢点,不需要那么快。”
罗云双手搭上去,现没有沾水,不光滑,拿来沾水的碗沾水。
双手搭上去,想把泥团压制到同心,谁知不容易,泥团在手里一直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