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麒麟儿纯百 > 第66页(第1页)

第66页(第1页)

他们已经定下了这样的基调,总不能在《诗经》开篇第一首的《关雎》上就拉胯,说这是求爱,讲的是男女情爱——这就是自打脸了!

所以只能硬着头皮找解释,事实上一开始还真没让他们找到‘正确的理解’,毕竟这需要很大的脑洞。相比起《诗经》中其他早早找到‘正确解读’的篇目,《关雎》作为开篇,却是很迟才有了公认的解释。

这种脑洞比后世的语文阅读理解还厉害,阅读理解好歹还讲点儿基本法。这个的话,完全就是按照定下的框架生拉硬拽。

对于这个问题,许盈向裴庆抱怨过多次了:“这是哪位大家解的?还说是儒生呢!孔夫子知道,该教训这欺师灭祖的弟子了!”

许盈在读《诗经》之余,自然也没有忘记如今正在专攻的本业《论语》。

他读书时有一个上辈子就开始的习惯,那就是越读越厚,然后越读越薄。他现在听裴庆讲《论语》,旁边就放着一沓钉好的册子,这不是用来记听课笔记的,听课笔记许盈都是直接用朱砂小笔记在书本上,这个本子是用来记一些延伸内容的。

也来不及将裴庆说的都记下来,许盈往往只会记下出处,回头再找到那本书,然后工工整整誊抄下来。

这样读书,一本书会越读越厚,牵涉越来越多。但随着了解越来越多,至于融会贯通,这些东西就不必再翻阅了,而是能够在脑子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点到一个点,立刻就能牵连到其他,也不需要提示,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这样读书,一开始会很难,因为实在是太繁琐了!但是只要度过一开始的‘畏难期’,后面逐渐上手就好了。特别是到了最后面,读书会变得越来越容易,而且明显能感觉到自己掌握到了东西,非常有成就感!

农历七月,初秋之时,秋老虎横行,日子依旧难熬。只不过夜间比起盛夏有所不同,多了一丝凉意。

等到七月七这一日,日头高挂,还不到午间,地上就仿佛是泼了一勺热油一样。

不同于往日,这一日却没有人抱怨这样烈的日头,反而一个个高高兴兴的——此时已经有了七月七过七夕的习俗,只是不同于后世‘七夕’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情人节,这时的七夕和其他节庆没有太大分别。

而节日活动则分两种,一种是白天晒物,另一种是晚上的乞巧和守夜。

后世名气更大的是晚上乞巧、守夜,但在此时,白日晒物才最重要!而若是晒物,那自然需要一个好天气,这也难怪今日东塘庄园上下都高高兴兴的了。

此时晒物也不是什么都晒,基本上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衣物,另一种是书籍。对于这一点,历史上的典故可不少,比如‘竹林七贤’的阮咸,七月七时有钱的同族就在围墙上挂满了华贵的衣物,以为炫富,阮咸家贫,便敞开衣衫晒肚子,盖因肚子里是满腹诗书。

如此也就算是‘晒书’了。

许盈自己的私库中绫罗绸缎、裘皮锦绣多,各色书籍也多,今日就格外忙碌。

整个院子都架起了竹架,这是用来晒衣的。另外,还安排了一层又一层的搁架,一册册书籍展开晾晒。这些书籍一部分是竹简,一部分是纸书,还有一小部分竟是用丝帛书写的!

许盈实在受不得晒,只能在书房里帮忙,将书籍搜检出来——他的书太多了,大多是南来的时候家中抄录,现如今他日常虽然也会看些经史杂书,但大多数是没怎么看过的。他这个主人尚且如此,其他人就更不了解了。

为了防止晒书的时候眉毛胡子一把抓,收书的时候乱糟糟,现在就得整理一番。

正在忙碌的时候,关春来了。关春如今给裴庆做僮儿,越来越得器重,许盈这边的婢子也都认得她,笑着让他进书房:“莫非是裴先生有事?”

关春解释道:“先生让我来寻郎君借书。”

许盈此时在书房内室,听到外面的声音走出来:“这倒是奇怪,先生藏书海量,何必来我

这里借书?”

“先生要借《太史公》。”关春又稍稍说明了情况。

原来是今日晒书,裴庆才发现原本收的好好的《太史公》,有几册久未翻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受了潮气,反正如今字迹模糊,黑黑白白晕成了一片。这个时候书很难得,又没有印刷术,这种情况只能重新抄录一份了。

因为知道许盈这里肯定有《太史公》,这才让关春来借书的。

许盈也不以为意,只让人将全套《太史公》都搬了出来,交托给了关春。

《太史公》在这个时候绝对是鸿篇巨著,五十多万字的体量,只有《汉书》能更胜一筹了。此时的字都是抄上去的又不能太小,一部《太史公》竟有几十册之多!关春一个人拿不了,还得许盈派一个人和他一起捧着回去。

另一边裴庆得了书,也没有急着让关春去抄。此时他也在晒书,便一册一册展开,打算今日晒过,明日再抄。就算是他的书损毁了,也不急于这一时半刻抄好补上。

随着一册一册的书籍摊开,摸到其中一本时忽然觉得哪里不对劲,然后就从书中掉出了夹带的白纸。

裴庆翻了翻,发现原本夹带的位置正是《六国年表》一篇,沉吟了片刻后展开白纸,才发现这是一篇文章。

“《六国论》?”裴庆自言自语了一声,不由得失笑。看其中字迹他就知道这是谁写的了,同时也为许盈的大胆失笑这题目也起的太大了,若是个有人生经验的儒生做这样的发声,那倒是合适。可是一个小孩子,开口就说要‘论述六国’,这未免就有些夸夸其谈了。

许盈每日读书,讲究看、读、写、作,其中‘作’就是写文章、写诗什么的。这事听起来困难,但真的做起来却是不难的——现代人觉得自己写不好古文、古诗,很大程度上是先入为主了。

一方面觉得古代这些东西佶屈聱牙,生僻又难懂,看着就不好下手,畏难情绪发作。另一方面,现代人接触的都是古代文章诗词的精华,等而次之的都十分陌生,更别提没有流传下来的平庸作品了这让人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古人的作品都很厉害。

然而这怎么可能呢?事实就是,古代也有普通作品、流

水账、稀烂文章,甚至这些才是大多数!而那些流传千古的光华文章才是极少数,所以才能做到耳熟能详、光耀千古,直到加入‘朗读并背诵全文’套餐。

只是印象已经形成,现代人难免觉得自己不如古人,根本无法写到那种程度,连尝试的心都没有了。

许盈现在生活在古代,反而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简单来说,一个现代人经过正常训练,写文章、作诗词都不是难事。至于说水平,只能说平均水平应该好于古人。毕竟现代人不缺教材,而且受到各种文化产品的洗礼,再加上眼界开阔,天然就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