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远山呼唤歌词 > 远 山呼唤 第五章 卷二(第1页)

远 山呼唤 第五章 卷二(第1页)

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天早已黑了。油灯的亮光渐渐变小了,之琴也已困得直打盹儿。当她一睁眼看见油灯豆大的光,眼看就要灭了,她突然惊叫起来,“灯没油了!”

婆婆翻身拿灯一晃,“轻了,真没油了。”

“糟了,得赶紧弄油去,最好整两个油灯,换着用,到时候没灯可完了。”

时间不长,母子俩回来了,灯和油都弄齐备了,此时已快午夜了。之琴一刻也不能睡,两人一直坐在炕边,腿和脚特别冷,产妇疼痛渐频,哼叫不止,浑身冒汗,此时宫口已渐开,胎膜已破,之琴时刻查看胎心和宫口,一分钟也不能疏忽。她刚把灯捻调大后,再次查看宫口,可此时,她在宫颈内触到了手指粗且滑动的锁条,她立刻明白,这是脐带脱垂,胎儿有危险,立刻消毒戴手套,将脐带送回胎头上方,然后马上给产妇注射一针强心剂,撤去枕头,并让老娘婆始终监听胎心。

时间不长,宫口已开全,胎儿终于露头了,原来是胎头方位异常脸朝下,产妇很配合,婆母和丈夫俩各举一盏小油灯,生怕看不清误了事,一个小男婴诞生了,随着一声“哇!”全家都乐了。随着产程的全部结束,之琴长出了一口气,“其实今天很危险,稍有一点点疏忽,这孩子就完了,脐带脱垂是致命的,脐带太长,还缠脖一道,产程又长。”

“周大夫,这次接生,我跟你学了不少东西。”

“好哇,我愿把我知道的全教给你,产科学也是一门学问,不是老百姓说的,光是生孩子的事,这也关系到很多学科的知识。”

“认识你,我真高兴,以后我还得请教你呢。”

“没问题。”之琴看了一下表,已是凌晨四点了,两人这才合衣躺下。

三月的天,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冷几天暖几天,农历已过了春分,整个山川大地,阳光普照,春意盎然。村子里时有咯哒咯哒的叫声,那是母鸡下蛋的歌声。

医院内科有些忙,不少患者来就医,身上有些水肿,不知何因,没有疼痛,也没有外伤,只是饿得慌。其他医院也有这类病人,多见于腿肿和脸肿,后来中医给出食疗方,即用松树针煮水喝,能消肿。医院也熬些汤剂给患者服用。之琴也感觉脸肿,这几天上班,到了医院,院长和同事们觉她脸胖了,“怪不得咱家老杨也说我怎么变胖了呢?”医院的松针汤,她每天喝两杯,过了七八天后,果真好了。

这天,之琴在门诊刚处理完一位患者,孙国才慌里慌张地跑进来,开了一下门,又关上了,屋里的女患者正在提裤子,他只好敲几下,“请进!”

“周大夫,大嫂,你家着火了!”他迈进屋一口气说完,之琴正在写病志,抬头一看是孙国才来了,说一句什么,没听清,孙国才走到桌边又说一遍,之琴这才听明白,“着火了,哎呀!”她愣了一下,瞪大眼睛问:“烧得怎样?”

“房子没着。”然后两人来到院长办公室,刘院长听后,也心急火燎地随之琴到了家里,当他们走进院子里,便看见房子的窗户纸已烧掉,进到屋里是一片狼藉,烟味呛鼻子,被褥已烧的一条条一块块,黑乎乎扔了一炕一地,炕席也烧黑了,炕上地下全是水。杨松朋去街里买窗户纸去了,风大屋很冷,必须把窗户糊好,否者没法住人。

孙奶奶孙婶儿都过来讲述,是炕上起的火,现有烟,窗纸也着了,多亏现及时,房子才保住。刘院长一看太糟糕了,晚上都没有被盖了,孙婶儿说:“有一床被没烧着,光湿点放咱屋了,孩子们可在咱家住几天。”刘院长安慰了几句,给之琴三天假,让她安心收拾。

原来,之琴昨天在街里小摊上买了几个鸡蛋,今早上班临走前,拿出一个埋在了火盆里,怕杨威饿。火盆是放在炕稍被格旁,鸡蛋受热爆裂,把火炭崩到了被格上,然后冒烟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正巧孙奶奶出来去厕所,看见杨家烟囱里冒烟,以为家里有人烧火呢,回屋后问杨威,杨威说:“家没人都走啦!”

“那烟哪来的?”孙婶儿赶紧跑过去推门一看,整个屋里全是黑烟,推开里屋门,她大叫:“不好了,着火啦!”炕上一团紫红色的大火正在燃烧,屋里的烟更浓,呛得都喘不过气来,她拿起一个小盆往缸里一伸,只有不点儿水,马上浇到火堆上,然后快步跑回家,快端盆水,几步冲进火炕上,这时的火苗已窜出整个被格,墙纸已被燎着了,孙奶奶随后也端水进来了,婆媳俩进进出出,不惜一切,总算把火扑灭了。

两家人忙活了一天,总算把几床烧破的被褥及棉絮分离开来,晒的晒洗的洗。

晚上,孩子们放学了。刚刚翻过山头,便远远地望见家的院子里有一排五颜六色的东西,那是什么呢?进到院子里大家都傻了,脸上充满了无奈。

接下来两天,之琴和孙婶儿用缝纫机补了一天,五床被变成了三床,四个褥子变成两个,两人大针小线总算都做上了。之琴特别感激孙婶儿,要是没她,这房子也就没了。一场灾难,总算过去了。

星期天到了,两家孩子约好去北大地挖小根菜,中午时分,阳光暖和些,杨迈拎着爸爸新买的小腰筐,姐弟仨人手一把小剜刀,跟着宝霞宝云向北大地走去,其实就在家房后不远,这里是一大片坡地,全是一垅垅望不到头的高粱茬子。宝霞告诉他们,一丛丛冒红尖尖的就是小根菜,几个孩子蹲下挖了起来,不一会儿筐底就盖满了,杨威一现多的就大叫起来,“这地方多,一堆堆呀!”

有时挖个大脑嘣儿可高兴了,又一个大脑嘣儿!回到家后,大家很饿,杨迈把小根菜放到盆里洗了洗,觉得干净了,几个人就吃了起来,杨策说没咸味,杨迈学妈妈,把盐粒放进碗里,再倒些水,用勺一搅水就咸了,抓起小根菜一蘸,再放嘴里嚼,简直太好吃了,而且觉得不那么辣了。几个人坐在炕沿上,拿着盆里的小根菜,蘸着咸盐水,你一根我一根,个个吃得鼻头冒汗,额头也湿了,半盆菜,几个孩子一会儿工夫全吃光了,好香啊,太高兴了。他们抹抹嘴,抹下鼻头,“咱们再去挖点吧!”说着,几个人拿起筐和刀,喊着宝霞宝云,一溜烟儿又奔北大地去了。

晚上吃饭时,爸爸可高兴了,累了一天了,能吃上这新鲜的小根菜,就着热乎乎的糊涂喝,真是太香了,又开胃。并告诉他们,天天放学后,一定去挖点这个菜,改善改善生活,几个孩子都围着桌子,笑逐颜开,杨策乐得直伸腿儿,杨威乐得要拉屎,满地找鞋,杨迈帮妈妈收拾碗筷。

山上的松林由灰黑渐渐变成了淡黄色,没几天工夫,便是黄中泛绿,又过了几天,满山的黄色不见了,映入视野的是山水画一般的淡绿,一片片连绵不断,望着那淡淡的嫩绿,使人心旷神怡,春天真的来了!

大人孩子们三五成群都去挖小根菜,不久前还是红头尖尖,只几天功夫,满地成了绿头,一丛丛一片片望不到头。手急眼快的一会儿就忙活半小筐。两家孩子放学后,几乎天天都去挖,一天比一天挖得多。如果周日之琴休息,就会改善一顿,把每月仅有的二斤白面,烙成薄饼,然后把小根菜洗净切碎,孩子们围在灶边看爸妈做饭,爸爸烧火续柴,锅干后,看妈妈从窗台上的小豆油瓶里,往锅里滴几滴豆油,然后把菜倒里,翻炒几下放上盐便盛了出来,然后全家围坐,每人用饼裹点菜卷起来吃,别提有多香了。

天气越暖了,棉衣棉裤也快脱了,冰雪融化后的烂泥道,早已干爽好走了,两家的孩子们沐浴着春风,每天都高高兴兴一块儿上学一块儿放学,但饥饿仍折磨着每一个人。

这天是农历谷雨,晚饭后,大家早早吹灯上炕睡觉。午夜时分,孙爷爷起来上厕所,他往南边看去时,现有红色的光一闪一闪的,回屋他叫醒儿子,孙国才出来一看,肯定是街里着火了,爷俩顺山根小路往前街跑,走到山头一看,好像是镇东头的二层楼着了,火光冲天,还有人声喊叫,爷俩看累了也就回来了。

第二天,整个奇宁镇沸腾了,人们都来到这镇里唯一的一座二层楼前,整个楼已烧的面目皆黑,房盖塌落,窗门全烧掉,不仅烧掉了顶盖,而且里面的物品几乎全部烧光,老百姓纷纷在灰烬里扒拉残留的物件。杨策和几个同学放学后也去捡货去了,弄得灰头花脸,双手染黑。回来后,从书包里掏出一把纽扣,几个别针,几个小汤勺,“还有点用。”之琴夸道。

谷雨一过,就要种地了。生产队的粪也快送完了,杨家是新来的,队里给分了一小块儿菜地,就在房后的坡地上。

这几天,大人孩子都拎着筐往斜岔子沟奔去,原来沟口的阳坡上有一片好大的桑树林,紫红的桑葚挂满枝头,又甜又酸,特别好吃,吸引着孩子们。每天放学后,小孩子全都拥到此地,个个嘴唇紫黑,能上树的盘在树叉上,使劲往嘴里塞,杨策也爬了上去,左手抱住树桠,右手往嘴塞,大家都是手急眼快,杨威够不着,只能站在树下拿筐接,杨迈边吃边揪,两手一起忙,时不时往小妹嘴里塞两个大的,每棵树都有七八个人,就连街里的大人孩子,也都三五成群地奔来。此地已成了花果山,众猴上蹿下跳,忙得不亦乐乎!只几天功夫,红绿果全无,桑叶已露出了笑脸。

山菜也6续冒了出来,杨家孩子一个都不认识。这天是礼拜日,他们三个第一次跟着宝霞宝云上山去采菜。杨松朋买三个大些的腰子筐,每人挎一个,然后几个人便往后山去了。他们顺着阳坡儿,在林边踩着松软的草地,在枯草中寻找着绿叶。忽然,杨迈指着枯草中一大片花叫着“这花太好看了!叫什么花啊?”“这是猫耳朵花,特别像猫的耳朵,毛嘟嘟的。”“真像猫的耳朵!”说着,杨迈掐了一朵,用左手轻轻地抚摸着倒垂的花瓣,在阳光的照射下,深紫色的绒毛闪着光亮,像紫色的缎子,再看草丛中,那一个个紫色的小猫羞于见人的样子,耷拉着耳朵,蹲在那里,甚是可爱。大家都摘了一朵,细细玩弄着,这片阳坡地上到处都是这种花,大家说着看着往沟里走去。杨威时不时把花贴在脸边,感觉真像是一只小猫在亲她的脸,杨迈干脆把花插在头上,一边一个。这时宝霞逮着一种菜,掐下来,“看!猫爪子,这个能吃,就是有点儿苦。”大家围上去细看这个菜,一根挺儿手指粗,顶端长着一堆圆齿叶,真像一只猫爪,“怎么都是猫身上的菜!”杨策大笑大叫着,大家全乐了,然后分头去找,杨威最先看见一个,大叫一声“这个是!”立刻揪下来,“是,是。”宝霞肯定地说,“这地方我妈老带我来,猫爪子挺多。”大家都哈着腰,你一个我一个地揪了起来。这时宝霞拔了一棵小绿叶菜,抖了抖土,摘去枯草,撕下一片叶子送进嘴里,“好酸哪,这个叫酸及溜。”她把这个小草放在手心里让大家看,都认识后,杨策第一个找到,送进嘴里嚼了嚼,然后使劲眨眼,“太酸了!太酸了!”大家也都咂嘴眨眼地嚼着。整个一上午,他们爬坡下沟,钻树林,已经过了好几个山头,大家采到了厥菜,山白菜,鸡膀子十来样菜,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了,太阳老高了,已是中午时分,孩子们的筐里也快满了,宝霞宝云采得最多。

又饿又渴的他们,挎着沉甸甸的筐,按原路往回走。大家可高兴了,今天收获不少,杨迈甩着小辫儿说:“今天认识七八种野菜了,以后再上山就知道了。”“还有没出来的,过几天还有别的菜呢。”“那太好了,下礼拜日咱们还来。”一溜烟工夫,几个人已下了山。

杨松朋高兴地看着孩子们进了门,“回来的正好,队里刚完饽饽,还热乎呢,洗洗手赶紧吃吧!”他们放下筐,拿瓢喝起了水,之后洗手才进屋,炕沿边儿的盆里放了不少饽饽,你一个我一个上去就是一口,他们纳闷,今天怎么有这个好吃的呢?从未吃过食堂的干粮饽饽,这是第一次。爸爸告诉他们,队里以后不吃食堂了,自己家开始做饭吃,今天是队里最后一顿饭,这菜饽饽可香了。“嗯!”孩子们都点着头,杨策没几口就吃完了一个,继续咬第二个,杨迈和杨威吃得可慢了,因为太香了,她俩在细细品味,咬一小口,拿在手里看一看,那猪肝色的,带有咸味儿的高粱面中搀着绿色的碎叶,感觉越嚼越香,越看越好看。

食堂解散后,生活有了变化,家家户户得自己推磨,这可愁坏了杨家,看着分来的几十斤苞米,杨松朋不知怎办好,孙家老少都笑了,“这不用愁,有磨就有吃的,我们先推两桶你看着,然后你们再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