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木子用脚把地上的字抹掉,准备教下一个,见叁大爷来了,连忙打招呼。。
今天是礼拜天,工人们都去上班了,叁大爷是老师,不上班。
“有事吗?”
叁大爷笑道:“这不收电费的来了,我告诉你一声,别出门。”
“哎!”
说着话,一个穿着破破烂烂的人走进后院,挨家挨户的收电费。
杨木子认识这个人,负责南锣鼓巷这一带的电工。
这年代,没有专门收电费的人,电工全部负责。
现在的电工,穿的都非常破,这会儿有句话形容电工,远看像乞丐,近看像讨饭的,实际上是修电线的。
这年代没有吊机,电工维修电线的时候全靠爬,所以一身衣服爬的破破烂烂。
“爸爸去交电费,你们把这个字再复习一下。”“杨木子同志对吧!”“对的,您进屋看看吧。”
电工各个屋里看了一遍,说道:“一共五个灯泡,每个灯泡都是四十瓦,一共一块五。”
“好的,给你钱。”交了电费钱,电工走了。
五六十年代,计算电费的方法简单粗暴,查灯泡,按照灯泡数量收钱。
十五瓦的灯泡,一个月一毛钱,二十五瓦的一月两毛钱,四十瓦的灯泡,一月三毛钱。
一般的人家,舍不得用二十五瓦的,都是十五瓦。
杨木子是后世的人,适应不了那种十五瓦的昏黄色光线,于是都换成了四十瓦,还是觉得不亮。
等到了七十年代,收电费的方法比这个要先进一些。
社区里会有一个电费清单,每家每户每月用多少电,看一眼电费清单就知道了。
当然也先进不了多少,电费都是电工人工计算的,没有电表的情况下,鬼知道他们是怎么算出每家用多少电的。
八九十年代,有了电表,电费的算法才算精密一些。
不过呢,也有一个巨大的漏洞。
电表不是每家每户都有,比如这个四合院,只有一个电表,用多少电大家分摊。
你用的多,我用的少了,有时候半夜里开灯也会被邻居骂,搞得矛盾不断。
知道九十年代末两千年初,公家有钱了,才开始推广一户一表。
用电才算真正的正规。作者:我可没有水文啊,都是知识点…。
“—毛五,你一月用这么多电费。”叁大爷的眼珠子都瞪出来了。
“一块五多吗?”
杨木子挠头,最为一个后世人,后世,冰箱洗衣机,电视电脑,哪一样家用电器不用电费。
用四十瓦的灯泡照明,杨木子觉得已经非常的简朴了。
值得一提的是,杨木子的房子,之前聋老太太住的时候,只有卧室有个十五瓦的灯泡,其他三个房间都没通电。
为了省电,老太太一般都是在天黑之前做好饭。
而杨木子住进来之后,把线路改了,每个屋子都有灯泡,另外还在门口装了个灯泡,门口的灯泡一打开,整个后院都是亮的。
当然,杨木子这么做,也不是为了照顾邻居,而是方便自已孩子。
“你呀你,真是个败家子,那间耳房明明是空的,你装灯泡干什么,还有,门口这个等,也用不着,啧啧啧,四十瓦,全是四十瓦的灯泡,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你。”
叁大爷直摇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杨木子不以为然,笑道:“叁大爷,您一个月多少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