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宋时明月免费阅读 > 第九十四章 俺又被宋朝打击到了(第1页)

第九十四章 俺又被宋朝打击到了(第1页)

第九十四章俺又被宋朝打击到了

苏轼沉吟着,把话题又转到最初的问题“离人,这几年你都在远赴海外,经商贩货一定很辛苦吧。特种兵在都市最新章节你不知道,伯达苏轼长子苏迈去年又生了个孩子,取名符叔寄苏轼次子苏迨今年也成了婚,妻子是文忠公欧阳修之子欧阳棐的六女儿。”

赵兴点点头,回答“我听说了,马正卿马梦得在杭州见过我,我已经派人给伯达兄送去一笔钱,让他安家置业估计,近日就会有消息返回。我让他们直接把消息送到京师。”

自从苏轼当了京官之后,马梦得便没有继续追随苏轼。因为京官大多不需要幕僚。恰好赵兴那里需要人手,他在杭州待了几个月,曾经被他教导过的程家坳小孩将消息通知赵兴后,赵兴就请马梦得负责经理杭州的产业。

苏轼尴尬的笑一笑,他摇着头说“离人,你误会了。嗯想当初,我也只是送给你几副字画而已,这是为了答谢你在黄州的照顾,可你总说我在你的产业里有投资。别的产业好说。唯海商不行朝廷有令食禄之家,不许与民争利,不许权贵官吏经营海外贸易,不许官吏私买舶商货物。

太宗诏曰内外文武官僚敢遣亲信于化外贩鬻者,所在以姓名闻。当初这个诏文,原是为了保证海贸的顺利,防止权贵官吏与民争利”

啥不许官员参与外贸,如果官员亲信就要公示把姓名登在邸报上“以姓名闻”。

赵兴喘了几口气,说“老师,其实你何必在乎,这是我俩之间的事,我只要不吭气,谁又能知道呢难道他们要来我家,抄我家查出那份账本吗”

赵兴低估了宋人守法的自觉性,苏轼沉下脸“以吕惠卿、邓绾之恶,亦不敢私买舶商货物,私遣亲信于化外贩鬻你要为师在史上留下骂名吗还有,你说抄家,我大宋何时抄过别人的家”宋时明月94

苏轼说的是事实,实际上,不光是蔡确、吕嘉问、邓绾,连后来的大奸蔡京也不敢违反这条法律化外贩鬻。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各朝官场常例变卖罪官的妻子儿女,使之成为官妓。宋朝有官妓,但多是拍卖罪人家属以支付罪人流放的路费,从没触及罪官的家属妻儿。因为宋朝实施“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家训,即使贪污再厉害的官员也只流放,从不进行抄家。

这就是宋朝的独特。它对私权的尊重,连现代人赵兴都不适应。

赵兴就在这个“独特”上碰了一鼻子灰,他讪讪的笑了一下,摸了一下鼻尖回答“如果真是这样,岂不是万一我考上了进士,得了官,也需要放弃海贸了连家人亲戚都不行”

苏轼点了点头。

赵兴扫了一眼陈公川,眼珠乱转着回答“这样啊,那就结算一下吧不好,我最近现金比较少,刚刚在麻逸附近买了一个岛,还在大越国买了一些地,从海外运回来的货物还没有出手老师不能要这些海货吧”

苏轼赶紧回答“离人休要误会我的意思。这几年,你对我家的照顾已经足够了,我的意思是说你若还存着当初的那本帐,就回家一把火烧了,岂不省事。”

“那不行,经商,靠得就是信誉,没有了信誉,我守着那堆死钱干什么钱我必须给这样吧,我就给老师三十万贯,从此算是了账”

苏轼眼前一黑,手中的笔“啪“的一下落到地上,他的头晕的厉害,只觉得眼前一切都在晃动。

他能想到赵兴从事海贸后变的很富,但没有想到赵兴富到这个地步。

三十万贯,他还带着十分歉疚的神情,仿佛多么亏待苏轼,令自己非常不好意思。

三十万贯相当于多少在宋代,三千贯就算一个中产阶级。在物价飞涨的南宋末期,湖州最肥沃的良田一亩也就是十两。三十万贯,这笔钱现在可以买下相当于两个东京汴梁城大小的良田。

这一切变幻才短短的三年。苏轼可是亲眼看到,赵兴出海时,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杭州的土地,以及廉价的糖霜。而他回来的时候,随便一伸手,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就愿意出三十万贯购买苏轼手中的空头股份。

不仅如此,赵兴还在解释“老师,我不久前让马梦得给伯达苏迈兄带去了三万贯钱,以及一些价值两万贯的海货,伯达兄弟的签收单还没有过来

这样吧,叔寄苏轼次子苏迨成婚,我也没什么礼物,我再补给他送一份贺礼老师就别推辞了,朝廷管得到经商,岂能管得到自己人之间的礼物往来就送五匣吐蕃北宋时期,吐蕃国土直抵印度洋,包含缅甸、老挝与柬埔寨部分红蓝宝石、一箱真腊吴哥王朝翡翠、两箱玳瑁当聘礼,一升珍珠。宋时明月94

这样算起来,再加上三十万贯现金,应该算够了。”

什么够了这简直是在摧残苏轼的神经,宝石翡翠玳瑁论箱的,珍珠按升计量,这种出手,吓死个人。

“离人,你别吓我,我所给你的不过几副字画而已,你给的东西太重了。这几年,你的管家每年给我送上一笔巨款,说是我字帖营生的红利。那些钱我收下了,可你再如此,那就过了。这是你海外多年的辛苦,岂能我不要,我坚决不要孩子的贺礼,几件东西足够了,你这样会吓坏孩子的”

“什么,礼太重老师,咱自己人我素来敬仰文忠公欧阳修。醉翁之意,千古名句啊。不能委屈文忠公的孙女。再说,二公子成亲,我这个兄长借机给兄弟置办点家产,也是应有之意老师别管了,这是我与二公子的事。至于那钱,三十万贯,不算多呀”

苏轼已经忘了写奏章的事情。陈公川对这场激烈争吵视若无睹,他似乎压根不为这份巨额财富所震惊。两个人在争吵,他闲闲的拿起桌上的一张诗稿,一咏三叹的在那儿欣赏起来。

几番推辞过后,苏轼只肯收下最多一千贯的金钱,而赵兴最后让步到五万贯,也坚决不肯退让。两个人斗气似的都在那喘息,但他们不是为了抢夺钱财而喘息,是为了推让。

“常听说仁宗一代,满朝君子,吾今日可算见到了天朝风范”,陈公川放下那张诗稿,击掌赞叹。而后,他劝解的说“这样吧,我做个中一万贯。贺礼不算在内,学士可以全收下。此外,我听说学士在常州有一处地产,多年未曾看顾,就让离人兄出面,替学士整修一下房子,然后两清,如此可好”

这个数额虽然离苏轼的愿望相差极远,但考虑到它离赵兴的愿望相差更远,苏轼沉默了片刻,微微点了点头。

稍后,苏轼回想起赵兴三年的艰苦航程,三年间的崛起,不禁感慨的说“离人啊,有时候我都钦佩你世人皆视航海为畏途,你却敢闯遍七海,赤手空拳挣下这么大的家业,不容易啊,不容易”

其实,这就是时代的差距。别人出海,不知道海那面是何处;不知道大海茫茫,该怎么走才是正确的。他们来到海上,像是一个人蒙上了眼睛在黑暗的街道上狂奔一样,心里充满对前途的畏惧感,以及对神秘事物的胆怯,但赵兴不同。

他心中装着一幅世界地图,他知道一直向西航行,有整片的非洲大6横在面前,绝不会找不见6地。沿着这个大6走,总能获得补给所以他没有对未知世界的恐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