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不满意?txt > 第20章(第2页)

第20章(第2页)

说是文章,但因为不能泄露电影内容,其实只是篇简短的、夸赞电影镜头和情节的推荐点评。

文章将会被传真给影评人杂志和影评电视节目,作为投稿,为《多格板箱》进行预热宣传。

因为不涉及剧透,所以词汇大多是些褒义的、没有具体指向性的组合词汇,起不到详实客观评价一部电影的作用。通常来说影评人杂志不会接受这类近乎等同于宣传广告的投稿。

但奈何对方是大名鼎鼎的斯坦利库布里克,他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导演、导演界的神话。

他之于电影就如同梵高之于艺术。

他老人家亲自写的影评,亲手投的稿件,那还了得。

收到传真的英国本土影评杂志的主编捧着纸张四处询问:“《多格板箱》是谁的电影?哪个国家?哪家电影公司行的?”

而美国《电影评论》也同样收到了这样一份传真。

“库布里克的影评?可笑,已经有那么多关于《闪灵》的影评了,这些人还没看够吗?”

“什么?库布里克写的影评?!”编辑不敢置信地接过了那张纸:“帮我打个电话回去确认一下,真的是斯坦利库布里克本人?”

。。。

于是第二天中午,米高梅的宣部门主管乔迪看着桌子上摆放的《纽约时报》与《电影评论》,一时间陷入了沉默。

《纽约时报》娱乐头版:“米高梅收购联美内情:割弃联美只为行学生电影!”

《电影评论》封面:“斯坦利库布里克亲笔力荐,只为一部学生电影!”

共同且寻常的词汇“学生电影”,竟然在报业和杂志业两大影评巨头的文章标题中表现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情感。

他猜的倒是没错,奥斯蒙德真的去联系了报纸和杂志做宣传。

只是这宣传不仅比他想象中的早了两个星期,还以一种他未曾预料到的冲突与争端的形式展开了。

《纽约时报》的评论稍显偏激,内容与奥斯蒙德的电影没什么关系。除了标题以外,全文没有提过这所谓的学生电影是谁拍的,拍的又是什么内容。

文章重点详细地讲解了奥斯蒙德格里菲斯的“自大协议”,嘲笑他已经走投无路却认不清现实,眼高手低、自视甚高,居然敢向米高梅承诺会在三年内拍出票房上亿甚至有资格冲奥的电影。

“我们采访了几位已从联美电影公司离职的员工,他们一致认为,奥斯蒙德格里菲斯之所以会做出将公司出售给米高梅的决定,是因为联美高层经投票一致认为联美不应该帮助奥斯蒙德宣传行他的学生电影。因为他的学生电影绝对会亏本,没有必要再为这部电影投入宣费用。那只会让联美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他显然小肚鸡肠怀恨在心,且鼠目寸光。仅为了低价行一部学生电影就将拥有悠久历史与文化底蕴的联美卖给k科克里安,毫无疑问是将联美推入了深渊,是对电影艺术的玷污,是对联美员工的轻视与不尊重。奥斯蒙德格里菲斯为了自己浅薄的利益,使得员工被迫离开自己热爱的岗位,失业破产。他的目光短浅,也注定会为自己的傲慢与狂妄的承诺付出代价,米高梅也会后悔接手联美,后悔向奥斯蒙德伸出援手。”

《纽约时报》从哪得知那么多签约的细节?又为什么对奥斯蒙德那么大怨气?

乔迪百思不得其解。

而《电影评价》的文章观念几乎完全与《纽约时报》站在了对立面。

库布里克的亲笔影评可是个重量级的话题,能带动杂志的不少销量。

但如果仅仅将简短的影评放上来,肯定会令人大失所望。

于是编辑绞尽了脑汁。

无法继续从库布里克这边下手,就去深挖这部《多格板箱》的电影内容、导演、演员,凑也要凑个几千几万单词。

但他的人脉和情报显然逊色于《纽约时报》,没能得到联美收购案更多的细节,也根本对电影的内容一无所知,只能重点讲解了演员和导演的事迹。

“斯坦利库布里克认为这部电影大胆而富有新意,令人眼前一亮。笔者认为这主要是该片的编剧兼导演,奥斯蒙德格里菲斯的功劳。”

“奥斯蒙德格里菲斯的父亲布鲁诺格里菲斯收购了联美,即便经营不善使联美破产,也无法否认他确实对电影业和联美的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奥斯蒙德从小耳目渲染,年仅两岁就跟着父母参观拜访了《2oo1太空漫游》的拍摄片场,在进入纽约大学进行系统学习电影制作前,曾经担任库布里克《闪灵》的电影助理。库布里克是他电影路上的导师,对他的影响颇深,也直接影响了《多格版箱》。”

“通过调查走访,我们得知,奥斯蒙德格里菲斯的saT成绩和入学短片非常优秀。出于学校对学生隐私及版权的保护,我们无从得知短片的题材和内容。但据悉,奥斯蒙德本人的作品使得南加州大学与纽约大学电影系对他进行了争抢。”

这话说得有些过高了,南加大和纽约大学都想要他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他身后的联美,而不是他的短片。

“。。。最终纽约大学帝势艺术学院更胜一筹,马丁斯科塞斯亲自将奥斯蒙德招揽到了自己的麾下,对他赏识有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