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尚书不肯就此罢休:“此事牵扯甚广,工部一个小小侍郎是如何瞒过上官,犯下如此大罪的?”
“按照罗大人所说,兵部的齐尚书是不是也值得怀疑?”左都御史出言反驳道,“毕竟齐尚书也是前任兵部侍郎的上官。”
“这……”刑部尚书一时被问住了。
查案要讲证据和逻辑,按照左都御史的推理,兵部尚书确实不能完全排除嫌疑。
可那日朝会上,兵部尚书主动请罪,陛下并未做处罚,明显是默认了兵部尚书与此事无关。
想到此,刑部尚书又来了一些底气,他道:“陛下命咱们彻查的是工部之事,咱们的重点应该放在工部,以及那些被暗中送走的兵甲武器上。”
“至于齐尚书有没有罪,自有陛下定夺。”刑部尚书搬出了陛下。
“工部之事,孙侍郎已经招认马尚书不知情,大家同朝为官,罗大人又何必紧抓不放。”左都御史此言有暗示之意,做事留一线,日后才好相见啊。
“非是本官紧抓不放,而是此事还有疑点。”能坐上刑部尚书之位,最起码在查案方面,刑部尚书是有些真本事在身的,他是真觉得此事疑点重重。
三位主审中,刑部尚书和左都御史各执一词,两人争执不下,最后同时看向了旁观的大理寺卿。
“郭寺卿觉得,此案还需继续深挖吗?”左都御史开口询问。
被点名询问,大理寺卿打了个哈哈,两不得罪道:“不若等那前任兵部侍郎押解回京后,再定夺……”
确实,就算要定案,也得等审过前任兵部侍郎。
三司衙门一边等前任兵部侍郎押解回京,一边继续追查兵甲武器的下落。
然而,在前任兵部侍郎回来之前,其死讯先传了回来。
信使说,前任兵部侍郎在押解回京的路上,突恶疾去世了。
这个意外是众人都没料到的,不过严格来说,前任兵部侍郎本来也不是主要犯事人,传他回来主要是为了证实工部侍郎的供词。
现在人没了,众人只能先从兵甲武器的下落入手。
而工部侍郎刚好在这时候提供了一个购买过兵甲武器的地方官员名字,三司衙门连夜派人去搜查,果然找到了一批工部打造的兵甲武器。
按理来说,主犯已经招供,证据也已经找到,应该可以定案了,然而……
“这数量对不上啊!”刑部尚书提出质疑,失踪的兵甲武器有上万套,可他们搜出来的还不到一千。
“许是被那阜县令藏了起来,或者另作他用,运去了其它地方。”左都御史推测道。
“如今这阜县令畏罪自杀,想要继续追查恐怕有些困难了。”大理寺卿苦恼道。
“是否有人提前走漏了消息,否则那阜县令怎么就刚好自尽了?”刑部尚书再次提出了质疑。
“陛下都出动了三司会审,阜县令提前听到消息也不奇怪。”左都御史说道。
大理寺卿悄然瞥了两人一眼,开口询问道:“如今这案子怎么办?”
整个案件的审理过程,大理寺卿都很少言,此时他出言询问,也是为了把问题抛给两人,让两人做最后的决定。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个案子的水很深,大理寺卿如此谨慎,也是为了明哲保身。
而刑部尚书和左都御史对案件一直存在分歧,刑部尚书觉得应当继续深挖,左都御史却觉得案件已经明了,没什么可查的了。
现在所有深入调查的线索都断了,刑部尚书也陷入了两难。
左都御史看向刑部尚书,态度和缓地提议道:“罗大人,不若咱们先定案,把结果交给陛下,要不要就此结案,让陛下来定夺?”
这次,刑部尚书虽未应下,但也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而是皱眉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