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愚园公寓 > 第12章 望子成龙(第1页)

第12章 望子成龙(第1页)

第十二章望子成龙

金磊夫妇说:“自谷国栋殿试高中状元从政以后,在张居正从事的改革中,充分挥了他的才能。更可喜的是,谷国栋的儿子给谷家带来了喜悦和希望。”金磊夫妇带领谷宗义,时空倒流穿越进入明朝的时空,去京城谷府追踪谷家经历的一幕幕真实的生活情景。

李秀英生了个英俊伟岸的儿子,取名谷宪政,从此谷家上下喜气洋洋,生活充满了乐趣,一切都围绕着这个可爱的孩子转动。年迈的老祖父、老祖母都健在,他们都已八十多岁了,虽说是单丁独传,但终于盼来了四世同堂,这是他们晚年最大的幸福了。老祖母为孙子请了一个奶妈,名叫吴玉芬,娘家也是苏州的,因为战乱丈夫遇难,孤儿寡母的,以帮佣为生。虽然有奶妈哺乳照料,李秀英还要亲自给自己的儿子喂奶。她说,每天给儿子喂奶,儿子吮吸着妈妈的乳汁,看着妈妈的笑脸,通过母子乳水般的交流,更加深母子间的感情,天下的母亲都应该尽可能地亲自给自己的孩子喂奶,这是做母亲的天职。

儿子周岁那天,谷家请了十几桌酒席,香山寺的老管家李景文和教堂的马约翰神父也来了。老祖母抱着孙子,要他抓桌上摆着的文房四宝、胭脂粉盒和马神父送的西洋自鸣钟。只见活泼可爱,已会伊呀学话的孙子,不抓文房四宝,也不抓胭脂粉盒,把那只自鸣钟抱在怀里,也不知怎么给他摆弄得叮叮当当地响了起来,一迭声地说;生日快乐、生日快乐!引得满堂宾客都欢呼起来。马约翰神父更加兴奋,说孩子与他有缘,要做他的教父。

隆庆四年十月,谷国栋受皇上重托,出使鞑靼,与俺答进行和谈。临行前,李秀英非常担心丈夫的安危,她对谷国栋说:“这次你的使命至关重要,谈得好,就有可能双方议和结盟,避免一场战争,造福百姓;谈不好,一场恶战一触即,你的性命也难保,真令全家为你担忧。”

谷国栋说:“你完全不必担心我的安危,这次我一定能不负重托,凯旋而归,你们母子俩尽管放心地在家等待我的好消息。现在政治逐渐清明,国力越来越强。你知道隆庆皇上做东宫太子的时候就很聪明颖慧。他五岁时,有一天夜里,宫中失火,他父亲嘉靖皇上登高了望,他忙牵着父亲的衣袖到暗处观望。父亲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答道:‘时值黑夜,父皇是万乘之尊,不可立于火光明亮之处,凡一被歹徒瞧见了恐有不测。’此时隆庆只有五岁就这么机灵,可见长大以后必成大器。他继任皇位时已三十岁,目睹了他父皇在位时的种种政治弊病。他继任后,迅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先罢黜了一切斋醮,方士陶世恩等悉数斩治罪;追念余姚太守王守仁的功绩,封他为新封侯,谥号为文成;释放户部主事海瑞;加封三边总制戚继光为大将军,晋升为武毅伯;以张居正为大学士,徐贞吉为文渊阁大学士,高拱为内阁大学士,李春芳为户部尚书。现在是君明臣谨,特别是海瑞这个正直廉明的礼部尚书,连那奸邪的太傅高拱畏惧海瑞的刚正,也不敢过于放肆。天下渐有清明太平气象。陈皇后也很识大体,六宫嫔妃们也知书达礼,后宫倒也十分和睦,隆庆皇上天天享受快乐光阴。现在俺答的孙子巴罕那吉,因祖父把他的未婚妻赐给了别人而不满,遂来投顺明朝。隆庆皇上不顾群臣反对,对巴罕那吉特别优厚相侍。俺答的王妃恐怕巴罕那吉会遭受暗害,天天埋怨俺答,这样俺答也后悔起来,因疼爱孙子心切,遂举兵十万之众来到边境,要与明朝交战。隆庆力排从议,要派遣特使与俺答议和。我与礼部侍郎吴忠自愿担当此重任,出使鞑靼议和。我想只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次议和的任务能圆满完成的。”

俺答在嘉靖时被戚继光擒获,囚禁在天牢中十几年。隆庆继位后,传下谕旨,要边防巡抚王崇右,与鞑靼订立和约,岁入朝贡,并把俺答释放回去。这次俺答侵犯边境,只是为了孙子巴罕那吉。谷国栋与吴忠出使鞑靼,给俺答真诚的分析了是战是和的利害关系,并详情地告诉俺答,他孙子巴罕那吉在大明王朝宫中,是如何受到隆庆皇上的礼遇,生活上优厚有加,享受着与王子一样的待遇。他们让巴罕那吉骑马从容驰骋于阵前,俺答见孙子巴罕那吉,身着蟒衣缎袍,头戴貂皮锦帽,笑逐颜开地向他招手致意,也就完全相信了两位特使的话,感到心悦诚服,决心议和。从此双方缔结盟友,隆庆皇上封俺答为顺义王,双方互市通贡,边境又恢复了太平。谷国栋和吴忠圆满完成隆庆皇上的议和使命,班师回到京城。

谷国栋八岁的儿子谷宪政也到德胜门去迎接凯旋归来的父亲,他即席赋了一五言诗句:

迎父亲阴山归来

出使阴山归,尽享草原美。

归来学武陵,桃源云烟霏。

谷国栋听了儿子的这寓意深情的五言绝句后,感慨万千,是啊,儿子劝自己今后不要再眷恋官场的功名利禄,要安于淡泊,要尽情饱赏和享受山河之美,永远以山河为家。他更加赞赏儿子小小年纪就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明白人生的哲理,真是难能可贵。但是谷国栋已经卷入了朝廷政治斗争的旋涡,身在官场,已是身不由已了。他有一种预感,他的人生道路已经逐渐开始向相反方向演变了,他已经无法摆脱这种行将降临的政治厄运了。

光阴荏苒,时间流逝,转眼到了隆庆六年的五月,宫中忽然传来隆庆皇上遽然驾崩于乾清宫的消息。年轻有为的隆庆皇上,在位只有七年,死时只有三十六岁,李秀英感到十分可惜。好容易等到谷国栋从宫中回来,李秀英才明白了其中原因。谷国栋详细地告诉李秀英隆庆皇上英年早逝的真实情况。谷国栋说:“鞑靼部酋俺答的孙子巴罕那吉来投降时,带来了蒙古第一美人花花奴儿献给皇上。皇上大喜,封巴罕那吉为殿前指挥,并令内监接美人进宫。大学士徐贞吉跪奏道:‘塞外女子心系草原,不宜贸然入宫。’皇上不悦道:‘卿可无虑,朕自有处置。’群臣见状都不敢再进言。花花奴儿确实是一个沉鱼落雁的美人,浓妆淡抹,一身蒙装,妩媚异常。当夜隆庆便在万春宫临幸了花花奴儿,一夜激情,风流无比,隆庆有生以来哪里见过这样的美人,暗叹六宫嫔妃一个也及不上她。第二天便封花花奴儿为宸妃,从此便夜夜宠幸,沉湎于美色。但好景不长,去年冬天,隆庆皇上从祀农坛回宫来到花花奴儿的寝宫,只见花花奴儿正与蒙古侍卫官奴亚搂在一起偷情,那种放浪形骸,恣意纵欲的情景,令隆庆怒不可遏。隆庆不禁妒火中烧,喝令校尉把奴亚拉出去立即砍了。”

李秀英叹惜道:“都说红颜是祸水,英雄难过美人关,其实还是在于自己能否把握得住美色的诱惑。”谷国栋说:“可惜隆庆帝也把握不住自己,逃不过这种在宫廷糜烂生活中早衰的宿命。原来这个蒙古侍卫官奴亚是花花奴儿的旧情人,花花奴儿进宫时,奴亚正在殿上值班,两人便旧情复燃,暗中幽会。不久,宫内太监及六宫嫔妃、宫女无人不晓,惟有一个隆庆,戴了绿帽子还懵懂不知。花花奴儿见奴亚已死,便跳进漱玉轩旁的一口通漱玉泉的眢井殉情自杀了。隆庆爱怜花花奴儿,并无杀她之意,慌忙命内侍们捞救,等到捞上来时,可怜花花奴儿已是脑浆迸流,香消玉殒了。隆庆不禁顿足叹息,伤心落泪。自此便终日郁郁寡欢,长吁短叹,心情凄凉。由于亲眼目睹花花奴儿投井时的惨痛情景,受到极大的刺激和惊吓,不久就大病染身,一天天沉重起来,怎料隆庆熬到今年春上,就不幸去世了。”

李秀英叹息道:“隆庆皇上是大明皇朝难得的几个明君之一,年仅三十六岁,正是大展鸿图的时候,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真是国之不幸啊。”谷国栋也宛惜道:“隆庆皇上不听群臣劝阻,日渐贪婪美色,以致英年早逝,这是许多帝王的通病。”儿子谷宪政说:“听宫里面的朋友们说,隆庆皇帝跟他的父亲一样,也是个贪婪美色的风流皇帝,还在做裕王时就因为酒色过度而犯病。做了皇帝后,更加沉湎酒色,把政务都交给内阁辅,为了增强他的性欲,就服用那春药红丸。自从花花奴儿死后,他嫌宫中佳丽三千都不如那花花奴儿姿色好,在司礼监秉笔太监孟冲引诱下,常到帘子胡同玩娈童,寻求刺激,结果得了梅毒,满身都长杨梅疮,还流淌黄脓水。”

太子朱翊钧奉遗诏继位,登基大典结束后,谷国栋回到家中,李秀英见丈夫心情愉快,就问他:“隆庆遗诏命张居正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朱翊钧接位,这个小皇帝只有十岁,怎么治理朝政?隆庆时的改革还能继续下去吗?”

谷国栋满怀信心地说:“小皇帝看上去十分聪慧。据说他幼时,有一次看到他的父亲隆庆骑马在宫中驰骋,他上前谏曰:‘陛下天下主,独骑而骋,宁无衔橛忧。’隆庆听后非常高兴,下马奖励他。隆庆还在做裕王时,和服侍他起居的侍女李氏生下了三子翊钧和四子翊鏐,陈皇后有病没有生育,移居别宫,翊钧每晨随母亲前往探视,陈皇后经常取经书考问翊钧,翊钧总能流利的回答,陈皇后十分喜欢,两宫也日益和睦。翊钧的两个兄长早亡,自然只有他继位了。小皇帝现在外有张居正辅佐,内有他生母李太后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照顾。李太后已搬进乾清宫与小皇帝同住,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小皇帝很敬重他的生母;李太后对小皇帝教育也十分严格,在小皇帝面前也很有尊严和权威。太监冯保在嘉靖时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在隆庆时是提督东厂太监,现在又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也就是所谓的‘内相’,他知书达理,善书诗,会交际,又是小皇帝读书的‘大伴’,与小皇帝、李太后和张居正关系都很好。张居正是嘉靖时期的进士,又是小皇帝的老师,小皇帝尊称张居正为‘元辅张少师先生’,以师礼相待。张居正与李太后、冯保关系都很密切,现在张居正已位居内阁辅。所以我想,小皇帝初政,朝纲不会紊乱,改革还会继续下去。”

谷国栋的儿子谷宪政听了父母的议论后说:“听说小皇帝与我同年,只有十岁。他这么小,怎么处理军政大事?不过是个傀儡皇帝而已。”谷国栋说:“小孩子不能瞎说,这会招来杀生之祸。大学士张居正很喜欢你,想叫你进宫去陪伴皇上一起读书呢。”儿子高兴地搂着父亲的腰说:“什么时候进宫?我能天天见到张大学士吗?他要给我们讲些什么?”父亲说:“每天早朝后,你就进宫伴读,一定要讲礼貌,专心致志地听讲。张大学士可是个大学问家,你可以在他那里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李秀英一直在家里等儿子谷宪政回家吃中饭,可是左等右盼,等到酉时,内太监才把儿子送来。儿子脸蛋红扑扑的,异常兴奋,他告诉母亲:“妈妈,小皇帝今天头一次见面,与我一起玩耍,我们特别投缘,他一定要留我在宫中吃午饭。小皇帝的午饭太奢侈了,几十个菜肴,只尝了一口,就撤下去了,这一顿饭要花多少银子啊。妈妈,小皇帝与陈太后吃饭时都坐着,而小皇帝的亲生母亲李太后却得站着,这是为什么?”

李秀英回答:“因为陈太后是正宫太后,而小皇帝的生母李太后是个宫女出身。不过李太后是个很有心计的女人,她说有一天夜里梦见了九莲菩萨,说自己是九莲菩萨转世,于是在宫中供奉起九莲菩萨来,还命工匠们在京城西郊的八里庄建了一座慈寿寺塔,以供奉九莲菩萨。现在李太后的威望高多了,在小皇帝面前更有权威。”

谷国栋问儿子:“今天大学士张居正给你们讲了什么?他对你印象怎样?”儿子朗声说:“张大学士今天给我们讲了《论语》,他对我们可严格啦。小皇帝尊称他为‘元辅张少师先生’,小皇帝在读《论语》时,将‘色勃如也’的‘勃’误读作‘背’了,元辅张少师先生马上声色俱厉的予以纠正,还说以后不许再犯这种低级的错误了。我看小皇帝非常惧怕他。元辅张少师先生倒是表扬我对《论语》有独到的见解。他在讲解《论语》时,我老是开小差,总是盯着他的长胡子想笑。爸爸,元辅张少师先生的胡子太长了,都长到了腹部也不修剪一下。元辅张少师先生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可是他为什么要留那么长的胡子呢?”

父亲对儿子说:“胡子是男人的触角,是男人身份的一种象征。中国男人的胡子色样很多,很有讲究的。留一字胡子的男人,说明他已结婚成家;留八字胡子的男人,标志他已有子女,他当父亲了;留子孙胡子的男人,表示他的子女已经婚配,要当爷爷了。子孙胡子又分为唇须、络腮须与颏须三种类型,大致有络腮大胡、犄角大八字胡、双角自然下垂的八字胡、矢状小八字胡、板状小八字胡等等许多风格不同的胡须。你的元辅张少师先生留的是一种别出心裁的双角自然下垂的特长八字胡须。胡子留得不好,显得拉碴、邋遢,张先生心灵手巧,胡子造型飘逸高雅,是一个有男性阳刚之美的美髯公。”

儿子笑道:“我不喜欢留长胡子,等我长大后,要把胡子剃得干干净净的,做一个没有胡须的美男子。”谷国栋夫妇哈哈大笑道:“我们的宝贝儿子本来就是天生的美男子啊!”

谷国栋问儿子:“元辅张少师先生为什么说你对《论语》有独到的见解?举几个例子讲讲。”儿子认真地说:“我说《论语》最大的优点是真实地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在一起研讨学问的经过,有老师骂学生的,也有学生顶老师的,都一一记录下来了。孔子说他自己不是个圣人,我看他确确实实只是个道德王,思想家,到老死也不是个政治家。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句话说的是,君王如能以德施政,这个君王就能像北斗星一样居于宇宙的中心,众星都向着它,环绕它转动。孔子一生追求的是恢复周公之治,以德施政,他四处游说,替君王操心,苦口婆心的劝说他们改邪归正,我看这些都只是幻想,君臣们并不理睬孔子,孔子失望了。孔子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他敢于批评权贵,但光有这些是不够的,孔子应该去研究如何改革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才对;道德只能用于个人的修养,要治国必须要有社会制度的创新和法制的建设。爸爸,你说说,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怎么解说?”

谷国栋说:“孔子说的是,要‘谋政’就要‘在位’,也就是说,要从政、为政就必须当官。”儿子高兴道:“这就对了。一部《论语》多处提到从政、为政,孔子的一生是很想从政、为政的,也就是说他很想当官的。可惜的是,孔子到老死也‘不在其位’,也就是没有当上官,但他还是在‘谋政’,一生关心政治,干政、议政的热情特别高,一门心思全在政治上,终身也不能忘怀于政治。孔子确确实实不像一个政治家,他讨论问题从来都不从‘在位’的立场出,因为他一生都‘不在其位’,所以他从来不受‘其位’的束缚。他的那些主张,其实都是幻想,实现不了的。曹操就是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他只用那些有本事的人,像‘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这样的人,曹操都敢用。官场上权力竞争残酷无情,有多少投机者、阴谋家混迹其中?中国的读书人都像孔子那样,一心只想当官,当不了官,或从官位上被撤下来,但还是不能忘怀于官位。读书人为什么不能去从事科技兴国,教书育人呢?老百姓家业兴旺了,道德学问提高了,百姓富裕,国家强盛,人人都参政、议政,政治也就自然清明廉洁了。”

谷国栋夫妇说:“想不到我们的儿子对《论语》会有不少独到的见解!但愿你能继续学习,不要骄傲。”

儿子说:“这些都是爸爸妈妈平时身传言教,再加上自己用心体会的结果。妈妈,你说说,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玙?’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我想,这一段应该这么解释:孔子说:‘我的主张行不通了,真想乘个小木筏漂泊海上。能跟随我的,一定是你子路吧?’子路听后,非常喜悦。孔子又说:‘你的勇气过了我,但造木筏的木料没有办法取到啊。’我看,孔子后面的一句话,分明是一种推托和借口,孔子的内心是不忍心离开自己的国家的,他内心深处仍然不能忘怀于从政、为政。妈妈,你说我讲得对不对?”

李秀英笑道:“儿子的解释太高明了,把孔老夫子的内心世界都揭露出来了。”一家仨口都开怀大笑起来。

为了儿子谷宪政的学业,谷国栋夫妇把京郊香山的老宅子扩建,办了一座书院,取名香山书院,聘请名师来教书、讲学。书院不仅讲授经书子集等经典课程,并讲授文学、史学、戏剧、书画等人文学科,在李秀英的倡导下,还开设了天文、历算、水利、测量、农艺、工艺、地理、物理等科技课程。先后聘请来讲学的学者有王学的代表人物颜山农、梁汝元、李贽,剧作家梁辰鱼、魏良辅、汤显祖,科学家李时珍、徐光启、徐宏祖、宋应星。由于书院办得出色,治学严谨,有许多学生慕名而来求学。

少年聪颖的儿子谷宪政受王学左派的影响,对“六经语孟”的价值开始怀疑,认为学者不应该以孔子的是非作标准。他在书院的抄报上表文章说,千百余年来的史学惟独没有一个衡量是非曲直的标准,不是世人心中没有是非标准,而是凡事都以孔子的是非作为是非的标准,因而世上也就没有什么是非标准可言了。文章对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大胆的批判,说自秦朝以来,凡为帝王者皆为盗贼也,他们把天下百姓的产业都窃为已有,任意盘剥,肆意挥霍。

谷国栋看后非常担忧,他对儿子说:“李贽等王学左派的反封建思想,已经引起朝廷的极大惊恐,把他们视为‘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妖孽。”李秀英也劝导儿子:“中国的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根深蒂固,百姓已被儒家学说愚昧得麻木不仁,反封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以为有识之士应该致力于展工商、科技和教育,只有先富民才能强国,只有教育普及了,百姓才能逐渐提高觉悟,到那时,他们便会自动织组起来反对封建束缚和君主专制。”

不久,传来消息,儿子崇拜的老师李贽在通州讲学时,因为宣讲反封建的王学左派思想,影响极大,朝廷终于逮捕了李贽等王学左派学者。李贽在狱中威武不屈,割喉自杀了。李贽的反封建着作《藏书》、《焚书》也被下令烧毁。此事对儿子的冲击很大,从此他开始潜心钻研天文、历算、工艺、物理等科学技术,并拜科学家徐光启和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为师。

徐光启是松江府上海县人,也是谷家的姑表亲戚。他科学知识极为广博,研究的领域涉及天文历算、水利测量、农艺工艺、物理机械。他的思想十分开明,他反对“风土论”,提倡“人力定能胜天”的思想。他刻苦钻研技术,精心进行试验,并把试验的成果向农民推广,在水利测量、天文历算和机械原理等各方面都有贡献。徐光启受西方传入的科学知识的影响极大,他与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关系密切,并与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等西方科技着作。谷国栋聘请徐光启做儿子谷宪政的山长,也就是导师和主持人。

谷宪政和表舅徐光启的师生情谊深厚,在徐光启的精心指导下,谷宪政学习了许多科技知识,还有不少明和创造。谷宪政还向利玛窦和龙华民等西方传教士学习拉丁文、英文、德文和火药枪炮制造技术,还与他们合作翻译一些西方科技着作。谷国栋夫妇要儿子尽早参加科举考试取得功名,少年聪颖的儿子连中三元,从县级的童试考上了秀才,到省级的乡试考上举人,和京城的会试考上贡生,没费一点劲。但儿子受王学左派思想的影响很深,对科举制度越来越反感,他再也不肯去参加殿试考进士了。

他对父母说,科举考试束缚人们的思想,使考生成了考试的机器,最终成为愚昧无用的庸才、蠢才或奴才。现在愚昧落后的北方大草原上的蒙古族和长白山中的女真族,这两大游牧部落的王公贵族正野心勃勃的伺机掠夺中原先进的汉族农业区域,妄图入主中原,进而统治整个中国。我看不久的将来,腐败的大明皇朝必将垮台,所以儿子一心想学习孙子兵法,学习火药枪炮制造技术,苦练武功。

为此,他开设了一家火药枪炮制造作坊,还只身去五台山寻访民间武术高手令狐飙,拜他为师,请他长期指导苦练长拳、八卦掌、散打等武功,又到蒿山少林寺学习“金刚指”,还跟随西洋传教士熊三拔等练习西洋剑术。少年英俊的儿子并没有像望子成龙的父母所期望的那样走上仕途之路,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成为知识广博、思想活跃、文武双全的有为人才。他对父母说,等到练成全国顶级的武功,他就去殿试考武状元。

金磊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所有父母都有一种赤诚的望子成龙的心愿。可是少年大器的谷宪政并没有像他的父母所期望的那样陷入科举制度的桎梏之中,而是独劈溪径,走上了另一条成才之路。”邢姬说:“闲话少说,我们还是去看看谷宪政恋爱婚姻的感人情景吧。”谷宗义继续跟随金磊夫妇追踪谷家已经逝去的那一幅幅生活画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