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点醒梦中人。周为难道赞赏地看了一眼喻钧起。
坎儿井是干旱地区人民的伟大发明,通过在一定间隔打深浅不一的竖井,然后再依据地势再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从而达到减少水分损耗的功效,如果修成,也就意味着两村人取水不用在跑到离水源很近之处。
周为点点头:“我看这土地也蛮适合这么修建的。”
“可是,这样所需劳动力极大,如果只有爹你一个人去修,恐怕……”周稻担忧地看了一眼父亲。
喻钧起见缝插针:“我也会帮忙的。”
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妇女憨厚的笑声。
循声望去,是赵村长的妻子吴氏正倚在门边捂着嘴笑。
“你这小郎,倒是有意思。我刚才虽没听明白,但知道你们一定是要干有利于咱们小老百姓的事。”她袅娜地走进来,将抱在怀里的篮子放在餐桌上。
篮子里赫然放着一些小甜心。
吴氏看也没位子可坐,于是便站着说:“老赵让我送来的。”
周稻眼疾手快抢了一块放在嘴里。
干涩。
周稻被噎得说不出话,接过了喻钧起递来的水。
“咳咳……”
“别吃那么急啊,”吴氏笑着,“既然你们需要帮忙,我回去就念叨念叨。”
如果赵村能出一些人,周村再出一些,或许真能修成。
水渠便民,也便农,愿意帮工者应该不会少吧。
可是周稻怎么也没想到,帮工者不仅不少,相反还多得要甄选。
比如面前这位已经七老八十的周大爷,精神矍铄,拍着胸脯保证自己身强力壮。
“稻稻啊,你别看老头子我胡子都白了,我当年干起活来,可是一把好手!”他嘿嘿笑着,脸皱成一个橘子。
尊老爱幼已经深刻进周稻的基因。
她连连摆手,一脸为难的样子:“爷爷,真的不用麻烦了。”
“是啊,这种事,年轻人干就够了。”喻钧起排在周大爷身后,幽幽道。
你可别来捣乱了,那我就谢天谢地了,周稻在心里默念。
最后就变成一行人赶工,几个人擦汗送水送食。为了提高工作舒适度,还特意避开了一天当中最热的时候,并为众人都端上一碗绿豆汤。
周稻是闲散人士,看到绿豆汤从桶里被端出来的时候,眼睛都亮了。
虽然最后还是合理分配给了每一个辛勤工作的人。
后来周稻问吴氏:“吴姨,咱们这还有绿豆吃?”
吴氏摸摸她的小脑袋,得瑟地说:“那可不,绿豆可是咱们这的特产。不过今年旱些,收成惨些,能煮成汤给大家喝的已经不多了。”说到这,她摇了摇头。
修井渠的工程非常浩大,并非一两天便能完成。眼见着工人们从赤裸着膀子到略着衣衫,炎热的暑气也渐渐散去。一天中可做工的时间延长,效率不断提高。
终于在快入秋的时候,修渠工程将近尾声。
可就在这最后的关头,又冒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难题。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