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福尔摩斯侦探案 > 第六章 盛名不朽(第1页)

第六章 盛名不朽(第1页)

第六章

盛名不朽

请试想一下,你能否想到哪个小说人物的形象能被全世界这么多人轻而易举地辨认出来?匹克威克先生#pageNote#0?费金#pageNote#1?比尔·塞克斯#pageNote#2?南美人就认不出来他们,不是吗?也许也有英格兰人认不出。福斯塔夫#pageNote#3呢?也不好认吧。

那就不仅限于英语小说吧。堂吉诃德呢?可能人们能认出他来,但我肯定能认出他的人也必然能认出福尔摩斯,但能认出福尔摩斯的就未必认得出堂吉诃德了。世人总该熟悉经典的神吧?也许大家知道墨丘利#pageNote#4,他脚踝和头盔有翅膀,手里拿着被蛇缠绕的手杖。大概大家都记得他在国家粗苯汽油的标志上出现过,可是现在加油站已经看不到这个标志了,墨丘利先生被从广告板上撤走,而学校里也很少教经典神话,所以我怀疑在皮卡迪利广场的沙夫茨伯里纪念碑下聚集的孩子能否分清墨丘利和爱神厄洛斯#pageNote#5。

这很不同寻常,但我认为能让全世界的人一眼就认出来的虚构形象只有早期的迪士尼卡通人物:米老鼠、唐老鸭、布鲁托和高飞。如果一只卡通老鼠要解开一个谜题,他需要做什么呢?他眉头紧锁,戴上猎鹿帽,穿上宽松的风衣,透过放大镜瞪大眼睛在地毯上寻找线索。

当我们意识到沃尔特·迪士尼真正的天赋在商业与宣传方面,柯南·道尔的巨大成就更一目了然了。把几个圆圈巧妙结合起来创造出米

老鼠的人是动画师乌布·伊沃克斯(UbIwerks)。迪士尼从来就不能准确画出米老鼠的头部,但是他一手打造了这个财源滚滚的产业,让我们每天都能在广告和宣传里看到迪士尼卡通形象。而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声名并没有依靠商业营销。

这也许就能解释为何这两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是有区别的:“米老鼠”用作形容词的时候是贬义的,常和英国老掉牙的“海瑟·罗宾逊”#pageNote#6相提并论。(“不要卖给我那个米老鼠似的装备。”)而夏洛克这个名词则可以表达一种挖苦的赞赏:“这事太简单了,即使你不是夏洛克也该知道。”这种挖苦在纽约的粗言俗语里甚至变成了直白的嘲讽:“闭嘴吧,夏洛克!”用来攻击那些把一件显而易见的事说成重大发现的人。柯南·道尔本人还听说了南美人用“福尔摩斯的伎俩”来形容绝妙但无用的观察,因为福尔摩斯会使用贝尔教授的推理方法炫技,但对案情却没有帮助。

“这太简单了,我亲爱的华生!”每个人都知道这句话。也许很多人都知道福尔摩斯没说过这句话,就像很多人也知道梅·韦斯特#pageNote#7的名言“什么时候来看看我吧”,但也知道她原话不是这样的。这样看来柯南·道尔真是祸不单行:人们听到一句台词就知道是福尔摩斯,凸显出柯南·道尔的成就之高;许多人知道这句话是改编的,而

非原创,这更不可思议了。所有的一切都是实打实的影响力。

威廉·吉列特

当然,在全球享有辨识度的是人物外形,而不是小说本身。正如我们所见,人物外形通过舞台和银幕传播开去,还得益于扮演夏洛克·福尔摩斯的首位演员对其做出的改进。柯南·道尔把福尔摩斯故事改编成戏剧时,美国人威廉·吉列特就看到了这个人物身上的戏剧潜质,还得知英国的化妆和情节剧大师赫伯特·比尔博姆·特里#pageNote#8可能无法出演这个角色。特里希望扮演福尔摩斯和莫里亚蒂两个角色,并给其中之一加上胡子来区分二人!1897年,柯南·道尔想扑灭自己厌倦福尔摩斯这个角色的想法。

因为柯南·道尔每个月都要构思新的情节,这份苦差事迫使他让笔下的伟大侦探葬身瑞士。

柯南·道尔的作品代理人A。P。瓦特(Watt)把他写的剧本寄给了纽约的导演,对方很喜欢剧本。经柯南·道尔同意后,导演建议由吉列特扮演福尔摩斯。当时吉列特正在巡演自己的惊悚戏剧《情报局》,他身材高瘦,相貌俊朗,脸上透着睿智,与福尔摩斯相当契合。

美国人觉得应该在剧里加入浪漫情节。柯南·道尔拒绝了,他告诉导演:“不能有情情爱爱!”但后来他和吉列特都弄丢了剧本的原剧本,吉列特凭借记忆重新写了剧本,柯南·道尔暂时妥协了。吉列特在纽约发电

报给柯南·道尔询问:“我可以让福尔摩斯结婚吗?”他得到了一个大方的答复:“你可以让他结婚,也可以杀了他,你想怎么样都行。”然而,柯南·道尔很不满意吉列特改写的浪漫结局,虽然福尔摩斯在大幕落下的时候还是个单身汉。舞台剧让莫里亚蒂做反派,于是他既是“犯罪界的拿破仑”,也是福尔摩斯的头号对手。

有一次,吉列特扮演的福尔摩斯把自己的蜡像放在窗前,被莫里亚蒂的枪打中的其实是蜡像。后来,这个桥段被柯南·道尔用到了福尔摩斯复活后的短篇故事里。在后来的独幕剧《王冠钻石》(1921年)和衍生故事《王冠宝石案》里,这样的情节也出现过。

吉列特舞台剧由《波西米亚丑闻》开始,故事中一个人的妹妹收到了来自显贵的见不得光的信件,而她又落入了莫里亚蒂的魔掌,他计划用这些信件去毁掉那位显贵。无辜的艾丽斯·福克纳遭到绑架——这里有《铜山毛榉案》的影子。舞台剧还加进了1877年一桩臭名昭著的案件,柯南·道尔的母亲推荐他儿子在故事里写这样的案情,但他不愿按别人的要求来写新故事。在那个案子里,年轻的地产经纪人路易斯·斯汤顿娶了一个智力低下的女孩。女孩有一小笔个人收入,路易斯控制了她的财产,把她丢在一个农舍里,给了弟弟一点钱让其照顾她。而路易

斯自己则与一个情妇鬼混在一起。可怜的哈里特·斯汤顿被迫与亲友断绝往来,无人关怀,最终凄惨地死去。斯汤顿家的人受到了指控,但免于绞刑,因为法医证据显示哈里特可能患有脑膜炎。柯南·道尔不知道此后路易斯忏悔往事并成为了虔诚的天主教徒,在达特穆尔服役多年后像圣人一样死去。

美国演员兼剧作家威廉·吉列特扮演夏洛克·福尔摩斯

威廉·吉列特出演的福尔摩斯舞台剧的海报

诚然,柯南·道尔和吉列特舞台剧里的“艾丽斯·福克纳”也不是意志薄弱的人。她也不像哈里特那样遇人不淑,没有被关在房间里,与世隔绝,她俘获了福尔摩斯的心,虽然他们最后并没有在一起。

吉列特与柯南·道尔一脉相承,他也对唯灵论感兴趣。他喜欢铁路模型,并像柯南·道尔一样在自己的房子外建了一个。晚上,他也同福尔摩斯那样,经常在城里散步,有时候在公园的长椅上睡着,天亮才醒来。此外,他也像阿瑟·巴尔弗一样深深爱着死去的妻子,而且余生没有再娶。他也去寻求灵媒帮助,希望确认自己挚爱的人依旧活着。

吉列特具备辛辣的幽默感,相貌出众,无惧公众讶异的眼光,于是他还未登台扮演福尔摩斯就已经注定会大获成功。在他第一次与刚下火车的柯南·道尔会面时,他就能够在西德尼·佩吉特所绘的所有插图里挑选自己需要的

元素了。他自然而然地丢弃了平庸的优雅长礼服,那是福尔摩斯经常穿的衣服,而他选择的是更高调的旅行装束。柯南·道尔见到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士,五官似鹰一般,头戴猎鹿帽,身着配套的风衣。这位男士抽出放大镜,仔细打量了一下来者,说到:“你无疑是个作家。”

柯南·道尔被逗乐了,当场认出了自己笔下的角色。于是他决定舞台剧上福尔摩斯的服装就采用他外出的装束,虽然穿着旅行服装在城里活动不符合维多利亚时期和爱德华时期绅士的传统。而舞台剧里福尔摩斯室内的服装也为侦探开了先河,这之前并没有出现在佩吉特的插图里。众所周知,福尔摩斯那件华丽的紫色晨衣是在柯南·道尔的晨衣上做了夸张的处理。朴素而随性的大众作家待在家里的时候也会给自己来一点靓丽的色彩。后来的作家,比如诺埃尔·考沃德#pageNote#9这样的大众偶像在室内会穿着标志性的丝质晨衣,不会穿西装短外套。考沃德并不希望被看作侦探,但他效仿福尔摩斯式的冷峻、高傲和精明过人。考沃德这样的同性恋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有效吸引女性。

正如我们所见,福尔摩斯的曲柄烟斗非常适合吉列特的舞台剧。大家想象一下,如果吉列特叼着一支直柄烟斗,在说话的时候烟斗就会随着吐字上下摆动,如此一来说台词的时候就不能保持高贵的

形象了。

后来的舞台剧

在美国巡演取得成功后,1901年9月9日,吉列特又把他的福尔摩斯舞台剧带到了伦敦的兰心剧院。柯南·道尔小时候正是在这个剧院观看了欧文的《哈姆雷特》,玛丽·摩斯坦小姐也是在这里的第三根柱子边等待福尔摩斯和华生。

舞台剧大受欢迎。爱德华七世和亚历珊德拉王后都爱看,巴尔弗首相也喜欢。国王还因为与吉列特聊剧里出现的王室元素,无意中延长了中场休息时间,激起了公众对王室的不满情绪。剧中有个人物是以爱德华七世的堂兄为原型来设计的,暗示了福尔摩斯“显贵的主顾”就是爱德华七世本人。

吉列特扮演的福尔摩斯广受好评,直到他在1932年去世。他精通小提琴演奏,弥补了观众有时候听不清他说话的不足。1905年在伦敦的演出里,一个叫查尔斯·卓别林的少年扮演了门童比利。吉列特还写了独幕喜剧《夏洛克·福尔摩斯的窘境》,艾琳·范布勒#pageNote#10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喋喋不休的委托人,从不让福尔摩斯插嘴。(这不是福尔摩斯首次以滑稽形象登台。吉列特的扮相出现后,立刻在滑稽剧《夏福气·琼斯:吉列特为何离开?》里被模仿了#pageNote#11。)

1909年,柯南·道尔沉迷于风险投资。他租下了莱利克(Lyric)剧院来演出他写的戏剧,剧中英国游客被埃及的托钵僧绑架。他

掌握着话语权,坚持完全的写实主义。在布景和服装上,他一掷千金,要求托钵僧去鞭打被绑架者。这不仅让演员伤痕累累,还引得一个年轻的近卫队警官跳上舞台,试图用枪射击那些虐待英国女士的无赖。

20世纪20年代,艾利·诺伍德成功塑造了夏洛克·福尔摩斯

虽然有小部分观众喜欢这部戏剧,但夏天异常炎热,大家都不愿意待在一个闷热的剧院里。柯南·道尔只好快速结束这一部剧,然后开始下一部,他用新剧致敬自己钟爱的老式徒手拳击。他还是要求演员们真的击打对方,并用化妆来遮盖伤痕。但这回国王的过世使他遭遇挫折,整个伦敦的剧院都停止运转了。柯南·道尔利用这个机会来制造一次惊世骇俗的轰动:这位已故国王最喜欢的作家说服新国王去掉加冕宣誓里反天主教的内容——这些文字在威廉和玛丽时代#pageNote#12就已经存在了。

不过,这看起来是柯南·道尔收回投资成本和拯救戏剧季的唯一途径。他必须让福尔摩斯重返舞台。

他就必须写一出新舞台剧,于是他开始把《斑点带子》改编成舞台剧,他和许多书迷都认为这是系列故事里的佳作之一。H。A。圣茨伯里#pageNote#13曾经做过吉列特的替补,也在本地的巡演里扮演过福尔摩斯,所以福尔摩斯最终由他出演。林恩·哈尔丁#pageNote#14是戏剧圈里最具魔王反派气质的演员,他扮演了格

里姆斯比·罗伊洛特。这个角色在剧中叫“莱洛特”(Rylott),柯南·道尔再一次犯了马虎的致命毛病。但正是“莱洛特”拯救了柯南·道尔。一位优秀的评论家建议柯南·道尔不要干涉哈尔丁彩排,不要逼迫他严格地按照原著来塑造罗伊洛特。柯南·道尔也许经历了前两次打击,采纳了这个建议。这个角色使福尔摩斯显得光芒暗淡,也是哈尔丁的一大成就。

柯南·道尔对于真实性非常执着,在前几场表演里甚至使用了真蛇。扮演“伊妮德”(莱洛特的继女改成了这个名字)的演员不幸被这条蛇吓得魂不附体,而蛇不肯乖乖地从为它准备好的绳子上爬下来,还有一个评论家说这条活蟒蛇显然是个不会动的道具。柯南·道尔立刻同意了把真蛇换成道具,观众很满意,认为这就是条真的“沼泽蝰蛇”。

1923年,J。E。H。特里#pageNote#15和阿瑟·罗斯(ArthurRose)合作改编了剧本《空屋》《查尔斯·奥古斯塔斯·米尔沃顿》和《弗朗西丝·卡尔法克斯女士失踪案》,延续了吉列特的舞台剧魅力。他们将这系列剧称作《夏洛克·福尔摩斯归来记》,还邀请了艾利·诺伍德#pageNote#16来扮演这位伟大的侦探,诺伍德因为无声电影里扮演过福尔摩斯而为人所知。舞台剧反响很好,柯南·道尔和诺伍德赢得了满堂彩,而柯南·道尔谦虚地将功劳归给

特里和罗斯。1953年,舞台剧在布罗姆利(Bromley)复排,也获得了好评。诺伍德继续诠释着那个年代“完美的”夏洛克·福尔摩斯,虽然后人会挑刺说当时的照片里的诺伍德身材走形,不像原著人物那样修长了,还在演福尔摩斯。但诺伍德是舞台上的化妆大师,他把乔装的福尔摩斯演得活灵活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