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此一战,元国的兵力和国力都下降了不少。
现如今中原各国按国力强弱排名,陈国毫无疑问排在第一名,第二名则是吴国,第三名是魏国。
这几年,魏国的消耗比吴国的消耗大,国力已经弱于吴国。
梁国的国力能够排到第四名,第五名则是辽国,第六名是元国,第七名是楚国。
现如今剩下的中原七国,陈国一家独大。。。。。。
陈国的邻国多了,陈平也担心各国联合起来攻打陈国,所以对于边境的军事防御比较重视。
靠近每一个邻国的郡,皆有不下三十万的兵力。
赵国俘虏兵、楚国俘虏兵、元国俘虏兵,陈平让前线将领将其调换,让他们不用直面母国。
赵国俘虏兵被调到了与吴国接壤的边郡,楚国俘虏兵调到了与元国接壤的边郡,元国俘虏兵则调到了与梁国接壤的那一个边郡。
六月,元国皇帝派遣使者出使吴国、魏国、辽国、楚国,意欲联合几国一起讨伐陈国。
几国现如今都面临着陈国的威胁,几国皇帝得知元国要联合各国一起攻打陈国,尽数同意了联合。
他们本来就有意联合各国一起对付陈国,元国愿意当出头鸟牵头联合自然再好不过了。
哪怕攻打陈国失利,他们也不需要承受太多陈国的怒火,陈国想要出气,自然拿领头的元国出气最为合适。。。。。。
陈平得知元国派遣使者出使各国的情报之后,明白元国应该是派使臣去联合各国了。
面对陈国这样一个强国,脑子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几国皇帝必然会同意联合。
虽然几个国家因为地域问题不可能组成联军来对付陈国,但几国却可以各自出兵直接攻打陈国。
如果可以,陈平更希望几国组成联军,那样直接集中兵力正面击溃几国联军就可以了。
几国的军队直接攻打陈国,却是要让陈国处处防御,有些被动。
几国的青壮这些年被消耗了不少,陈平预测几国为了不影响到农事,应该不会在秋收之前大举调动军队来进攻陈国。
陈平决定秋收之后便展开一次大规模招兵,这一次陈平打算扩军百万。
扩军百万之后,陈国能够动用的兵力便达到了四百多万,面对几国也会轻松一些。
不过,为了能够更好的防备几国,免得出现误判,几国提前进攻,陈平往几处边郡再次调了五万兵力。
除了陈国在备战,其他各国也在默默备战,为秋收之后进攻陈国做准备。
各国都准备趁各国联合起来对付陈国,尽量削弱陈国,所以各国出兵的底线为四十万。
这个底线,主要是为了照顾已经没有多少万兵力的楚国。
现如今的楚国,总兵力也就五十万左右,有几万还是在今年征召的。
虽然各国都已经开始备战,但民间还是比较安稳,百姓们还不知道一场大战已经开始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