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乱世荒年书生的彪悍小娘子南婉徐 > 第62章 府试(第2页)

第62章 府试(第2页)

萧睿宸微微抿唇,这道题出得有些偏,学政大人可能是喜欢《禹贡》,说的是平当这个人熟读经书,《禹贡》当然也不在话下,可谓精通地理,所以就派他去视察黄河了。

而这道题宣扬的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

府试与县试相同,阅卷的人都是主考官,这道题充分的说明了出题之人的想法,所以一定不能与之唱反调,宣扬什么读书无用论。

萧睿宸仔细的琢磨之后,方拿起

笔来,开始研磨书写。

而策论则是出自《孟子·离娄上》,中的不以规矩。

原文为:“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意指为政者当遵循效法先贤圣王的典章制度,以治国。

这倒是难不住萧睿宸,他直接以“规矩而不以也,惟恃此明与巧矣。”破题。意思是为什么有人会“不以规矩”呢?无非是靠着自己的“明”和“巧”罢了。

再以“夫规也、矩也,不可不以者也;不可不以而不以焉,殆深恃此明与巧乎?”为承题,重复破题的内容,强化自己的观点。

然后开始分析“规矩”:有的人的规矩“不必有”,因为他的规矩是在心中的,一举一动自然有规矩;有的人则必须遵循具体的规矩。对于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办法,不能一概舍弃规矩。

起手再讲:“尝闻古之君子,周旋则中规,折旋则中矩,此固不必实有此规矩也。顾不必有者,规矩之寓于虚;而不可无者,规矩之形于实。奈之何,以审曲面势之人,而漫曰舍旃舍旃也?”

再从“有如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诚哉明且巧矣。”入手。

接着起股:“夫有其明,而明必有所丽,非可曰睨而视之已也,则所丽者何物也?夫有其巧,巧必有所凭,非可曰仰而思之已也,则所凭

者何器也?”

最后再以“亦曰规矩而已矣。”为此文的过渡。

以上三段重点论述“明”和“巧”:即便你真的具有这两种品质可以藐视规矩,但怎么才能证明你具有这两种品质呢?还是得靠“规矩”确定明和巧的标准。所以说,“明”和“巧”也必须依赖规矩而存在,世间万物都要有规矩。

写到这里,萧睿宸微微顿笔,想了想,继续写道:“大而言之,则天道为规,地道为矩,虽两仪不能离规矩而成形。小而言之,则袂必应规,夹必如矩,虽一衣不能舍规矩而从事。”

“孰谓规矩而不可以哉?”

“而或谓规矩非为离娄设也,彼目中明明有一规焉,明明有一矩焉。则有目中无定之规矩,何取乎手中有定之规矩?而或谓规矩非为公输子设也,彼意中隐隐有一规焉,隐隐有一矩焉。则有意中无形之规矩,何取乎手中有形之规矩?”

大到天地,小到人的衣服,都要有一定的规矩。从反面论证,即使说有人确实不守规矩,或规矩不是为他而设的,那么证明他心中还是有一套规矩的,只是不符合大众心中的规矩罢了,说来说去,还是离不开规矩。

“诚如是也,则必无事于规而后可,则必无事于矩而后可。夫吾不规其规,何必以规?吾不矩其矩,何必以矩?而不然者,虽明与巧有存乎规矩之外,如欲规而无规何?如欲矩而无矩何?

如是也,则必有以代规而后可,则必有以代矩而后可。夫吾有不规而规者,何必以规?吾有不矩而矩者,何必以矩?而不然者,虽明与巧有出乎规矩之上,如规而不规何?如矩而不矩何?”

做假设论证,如果世界上真的没有了规矩,那拿什么来判断是非价值呢?还是要确立一些标准的,但这些标准说白了,不还是“规矩”吗?所以,无论世人怎样叛逆,都逃不出“规矩”的手掌心。

最后以“夫人之于离娄,不称其规矩,称其明也。人之于公输,不称其规矩,称其巧也。则规矩诚为后起之端。然离娄之于人,止能以规矩示之,不能以明示之也。公输之于人,止能以规矩与之,不能以巧与之也。则规矩实为当循之准。不以规矩,何以成方圆哉!”结束全文。

萧睿宸几乎是一气呵成,全文近七百字。

寿俊远看着下首的萧睿宸,这个学生,奋笔疾书,几乎没有过太多的思考,寿俊远微微蹙眉,他对这套题是很有自信的,见其他的学生无不垂头丧气,冥思苦想,可只有他,好像想都不用想。

寿俊远觉得他肯定是随便糊弄乱答一通,可是能坐在他面前的,定是某县的案首,应该有些文采才对,寿俊远的目光,不知不觉的就被萧睿宸吸引了。

黄昏时分,只要拉动身边的小铃,就会有两人过来糊名,将考卷放入专用匣内,并收走一切物

什,考生即可离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