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皇权天下攻略大全 > 外国(第5页)

外国(第5页)

战火一触即发,蒙古兵在铁木真的领导下,开始对金朝发起了强势的进攻。

公元1211年二月,成吉思汗亲自率军自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南下,派先锋哲别率轻骑入金西北境侦察军情。

四月,金帝听到蒙古军至,大吃一惊,赶紧派人前去求和,被成吉思汗拒绝。无可奈何之下,金帝命平章政事独吉思忠、参知政事完颜承裕领兵御蒙古,结果大败。

到了同年秋天,蒙古已经拿下了金朝的大片土地,完颜永济撤回驻扎在宋边境的大批军队,集中金朝全国的四十五万主力,与蒙古十万军队在野狐岭展开了一场生死大决战。

蒙古兵分两路,大败金军于野狐岭,金军只得撤退到会河堡。接着蒙古铁骑跟踪追击,激战三日,歼灭金军精锐,这场战役史称会河堡会战。

蒙古精兵连续不断地猛攻,金军节节败退,蒙军在铁木真的率领下一举打到了京畿地区,几路蒙军均拿下了所攻之地,掳掠大批人畜和财物后撤还。

公元1212年,金千户耶律留哥在辽东起兵叛金,成吉思汗派部将与其结好,并遣兵应援,多次击败进攻金军。成吉思汗率主力围攻西京,以围城打援之策在西京东北密谷口设伏,歼灭金元帅左都监奥屯襄所率援兵。

1213年七月,蒙古军第三次攻金。

成吉思汗率主力与金军战于怀来、缙山,大败金帅完颜纲、术虎高琪所部十余万人,乘胜直抵居庸关北口。八月,金将胡沙虎发动政变,杀死卫王永济,改立金宣宗。随后铁木真乘胜进攻金朝的首都中都,金帝被迫献出公主和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求和,成吉思汗撤兵。新皇帝害怕蒙古再次进攻,决定迁都南京(今开封),前脚一走,成吉思汗立马率兵包围了中都。战争并未就此结束,蒙古军队持续发力,根本不需要后援,“打谷草”的气势比起北方建立过政权的民族有过之而无不及。

1233年,蒙古与南宋达成联兵灭金的协定,计策为宋蒙军队协力围困蔡州,内防金兵突围,外阻金兵入援。结果蔡州的金兵在被困三个月后,弹尽粮绝,被宋蒙军队攻陷,金哀宗自杀,风光无限的金朝就此灭亡。

成吉思汗1211年(成吉思汗六年)开始伐金,至1234年(窝阔台汗六年)灭亡金朝,历时二十三年。

对于在夹缝中生存的南宋王朝来说,联手蒙古势力,终于灭掉了上百年间不断骚扰自己的金朝,一雪前耻。但不能忽视的是蒙古也会像金一样只是为了和南宋划江而治吗?在与金朝平分天下时,还能不断以不平等合约牵制对方以求和平的南宋,虽然带着耻辱,至少在扰乱不断中依然保持着政权。

但是蒙古的崛起,势必如开篇所言——逐鹿中原,问鼎天下。

◇崖山之后无中华——南宋灭亡

上一章说到铁木真率领的蒙古军队以纵横捭阖之势灭掉了金朝。在金朝灭亡的最后关头,蒙古以灭金之后将河南还给宋朝为前提,倡议南宋联手蒙古,加入到战斗中。

当时金朝的最后一个皇帝金哀宗派使节来宋朝陈述利害,向理宗说明“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希望联合抗蒙。但即位不久的理宗在国家民族的仇恨和耻辱以及朝臣的建议下,并没有理会哀宗要求,继续伐金。

金朝灭亡之后,失去作为屏障的金国,南宋面临比金更强大的蒙古南下的威胁。

此时蒙军北撤,并没有按照约定马上归还河南,按捺不住的宋理宗眼见河南空虚,于是想趁蒙古退兵之际,收复被蒙古占去的土地。宋理宗意图据关(潼关)、守河(黄河),收复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归德三京,光复中原。

到了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宋理宗任命赵葵为主帅,全子才为先锋,出兵河南,六月十二日,全子才举兵收复开封。

所谓攻城容易守城难,七月五日,宋军进驻开封,但由于粮草不济,贻误战机,宋军进攻洛阳时被蒙军伏击,损失惨重。各路宋军全线败退,此战史称“端平入洛”,终以失败告终。

宋在联蒙伐金时就已经耗尽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端平入洛”更是将摇摇欲坠的南宋经济耗空。南宋在此役中损失惨重,大量精兵与物资付诸流水,同时也为之后蒙古侵宋提供借口。

“端平入洛”之后,理宗怠于政事,沉迷于声色犬马,朝政大坏。北边的蒙古大军则整装待发,蓄势南伐。

端平二年,蒙军立即派遣大军南侵,准备收拾南宋。鉴于蒙古伐金二十三年,财力人力大量消耗,此次南侵被南宋名将章梦飞击退,只得退回去修养生息。

宝祐二年(公元1254年),蒙古大军再次侵宋,首先攻陷潼关,直逼西京。章梦飞再次受命挂帅抗御,任御苑统卫兼左司马事,行军不坐乘,爱兵如子女,与士兵同食,深得将士爱戴,士气十分高涨。

打到第二年盛夏溽暑,蒙古军失去戒备,章梦飞计划收复潼关,用缓兵计麻痹敌人,时机成熟后,便指挥宋军猛攻敌军阵营。蒙古军遭到宋军的突然袭击,溃不成军,潼关一举被宋军攻克。

蒙军并不甘心失败,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两次南侵,其前部几乎接近长江北岸。由于宋军英勇作战,打败蒙军,再一次挫败蒙军渡江南下的企图。而后,南宋军民又在抗蒙将领曹友闻、王坚、章翔、孟珙、孟瑛、余玠、张钰等人的指挥下,多次击退蒙军。蒙古大军问鼎中原的节奏完全被打乱了。

钓鱼城之战

公元1259年,蒙古号称几十万人马,围攻钓鱼城。在此之前,蒙军在西起川陕、东至淮河下游的数千里战线上,同时发起对南宋的进攻。到了公元1236年阳平关之战后,整个四川地区几近沦陷。宋理宗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抗击蒙古军,同时派甘闰于合州(今重庆合川)东十里钓鱼山上筑寨。

到了淳祐三年(公元1243年),四川制置使余玠命冉琎、冉璞主持修筑钓鱼城,迁合州治所于此,驻以重兵,以控扼嘉陵江要冲,以防蒙军从西南方向入侵,进入中原。

因此钓鱼城也成了蒙古一直攻取不下的噩梦。此时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大汗下令分兵三路大举伐宋:中路由忽必烈进攻鄂州(湖北武昌),兀良合台从交(越南)、广(广西)带兵北上,与忽必烈会师;东路由塔察儿进攻荆山(安徽怀远县)牵扯南宋兵力;西路由蒙哥亲率主力,进攻四川。

此时蒙哥举几十万人马而来,势必要拿下合州。蒙哥进驻石子山,亲自督阵攻城。

从公元1259年二月到五月,蒙军先后猛攻一字城和镇西、东新、奇胜、护国等城门以及外城,均被击退。六月,宋四川制置副使兼知重庆府吕文德率战舰千艘往援,为史天泽击败,退回重庆。

蒙古军加紧攻城,仍不能破,其先锋大将汪德臣被击伤死去。接着,蒙哥亦被击伤,七月二十一日死于军中,蒙古军被迫撤围。蒙哥死后,蒙古贵族在汗位继承上发生火拼,在湖北前线的忽必烈匆忙北撤,争夺汗位。

钓鱼城抗蒙的胜利,扭转了南宋三面受敌、即将灭亡的局势。

崖山海战

公元1275年,蒙军卷土重来,兵分三路向南推进,扬言必破宋室命脉:西路军沿湘江流域南下,中路军沿赣水流域推进,东路军则是由陆“海”军联合组成。直接把南宋逼到了死胡同。

公元1276年,蒙古大军攻克宋都临安(杭州),一种名为“国家情”的感染力瞬间传播在这个黑暗的天空,或许是宋人感受到数千年来从未有过的耻辱,一种即将被外族征服的历史要在自己身上发生,此时的军队和百姓从未有过的团结,不断地有自发性的起义军组织起来抵抗蒙军。可是这一觉悟来得太晚了,这一次,老天爷不再怜悯这个赵氏皇权,长期以来汉王朝内部的党争,汉族内部相互残杀,并不能在临近灭亡的痛楚中被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所怜悯。仅一年之后,在蒙古军的海陆夹击下,福州沦陷了。

面对福州之地的沦陷,宋端宗的南宋流亡小朝廷直奔泉州,宋末三杰之一的太傅张世杰为了协助宋端宗出逃,要求借船,却遭到泉州市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寿庚拒绝,随即早有异心的蒲耿寿庚投降元朝。张世杰抢夺船只出海,南宋流亡朝廷只好漂去广东。

宋端宗准备逃到雷州,不料遇到台风,帝舟倾覆,宋端宗差点溺死并因此得病。不久之后,年仅十一岁的宋端宗赵昰去世。陆秀夫与众臣拥戴赵昺为帝,改元祥兴(1278年)。

然而此时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在蒙古军猛攻下,雷州再次失守,小朝廷只得继续南逃,迁往崖山。蒙古军将领汉人张弘范领军紧追在后,对崖山发动总攻,宋军再无力战斗,全线溃败,此战史称崖门海战。

1279年三月十九日,走投无路的赵昺随陆秀夫及赵宋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至此南宋彻底灭亡。与蒙古四十多年的抗衡以失败完结。

身在元营的文天祥目睹惨状,作诗云:

羯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

一开始,北宋与辽、西夏因燕云之地争夺对峙,三国势力互相牵制,北宋还保存着大片祖宗打下的领土。随着金朝的崛起,转而灭掉辽朝,北宋与辽的兄弟之盟逐渐屈辱成了宋金的君臣之约,但也还是宋、夏、金三国割据天下。

谁又意料到鹬蚌相争之时,遥在北边的蒙古势力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揭竿而起,斩灭金主,席卷北方疆土。三国先后被蒙古一一所灭,南宋也难逃厄运。

宋朝疆土从燕云一代缩减到长江之南,最终于崖山海战后易主于元,实在可悲可恨可唾。泱泱大国,疆域不断缩减,皇权之上,驭人无数,然而卧榻之侧,他人酣睡,这是皇权的软肋,对其无从解决,实在可悲可笑。

如果说崖山之后无中华,那么对于华夏民族来说,外族入侵,北方族群入主中原,又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