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皇权共天下书评 > 明与首辅太监共天下(第1页)

明与首辅太监共天下(第1页)

首辅

◇明初四大丞相,一个惨过一个

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异常残暴,人民受到空前压迫。1351年,元廷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

其中“治河”征调和“变钞”的经济手段,导致物价暴增,1351年二月红巾军起义爆发。1957年,红巾军分三路北伐,当年十二月红巾军中路军攻克元上都——开平城。

此时全国一片混战,其中最主要的斗争势力为:陈友谅称帝、察罕帖木尔反攻、关中动乱、明玉珍入蜀、红巾军东征失败、何真镇粤等。

1356年,朱元璋占领集庆路,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战略要地,获取一块立足之地。

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和张士诚、陈友谅互殴了近十年,终于在1367年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之后,朱元璋稳定了自己入主中原的王者地位。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朱元璋开国后,刚开始仍然沿袭元朝制度,以中书省为中枢机构,设左丞相、右丞相为宰相,以平章政事为次相。

明初先后任命过四位丞相: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除了徐达,其余三人均被朱元璋诛杀,为什么会这样呢?

作为开国之君的皇帝心中始终绕不过的一个坎儿就是,总有刁民想害朕,总怕权臣会篡位。

朱元璋是底层出身,早年就看到了很多官僚的黑暗面。他想尽一切办法削弱文官政府的权力,将行政、司法、军事权力集于一身。

在朱元璋看来,所有东西都在自己手里,才不会被忽悠、被背叛,自己的子孙才能长长久久坐稳江山。

于是他开始大肆打压文官体系,不仅把权力高度集中到自己手中,还给官员极低的俸禄!看过《明史》的都知道整个明朝的官僚体系弥漫着一种风气——事多钱少压力大,位低权轻责任重。

为什么朱元璋要废除丞相呢?我们可以看看被诛杀的几个丞相来一观其局势。

先说李善长。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略地滁阳,善长迎谒。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乃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

——《明史·李善长传》

李善长一开始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做的是朱元璋的书记员。

1368年,李善长和刘基、朱升等一批忠臣向朱元璋“劝进”,终于使朱元璋在金陵正式登上皇帝宝座,开创了大明王朝。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作为明朝开国元勋,李善长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赐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在新开国的大明王朝里,李善长是“承受诏旨、出纳王命”的第一位丞相。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过了二十年,即洪武二十三年,突然被朱元璋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罗织到“胡惟庸谋反案”中,开刀问斩,连带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遭诛。功高盖世位居第一的大功臣李善长,竟然最终含冤而死。

再说汪广洋。

汪广洋,字朝宗,高邮人,流寓太平。太祖渡江,召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置正军都谏司,擢谏官,迁行省都事,累进中书右司郎中。

洪武元年,山东平,以广洋廉明持重,命理行省,抚纳新附,民甚安之。是年召入为中书省参政。明年出参政陕西。三年,李善长病,中书无官,召广洋为左丞。

——《明史·汪广洋传》

汪广洋是江苏高邮人,元末举家流落到安徽太平。汪广洋贯通经史,为人宽厚,青年时即投身朱元璋的起义军,先是被朱元璋提升为元帅府令史,后因军功不断高升,直至中央中书省参政。

洪武三年,因李善长有病,汪广洋被朱元璋擢升为中书省左丞,不久遭中书右丞杨宪弹劾被罢职还乡。

后来杨宪因触犯明太祖朱元璋被杀,汪广洋被诏还京师。洪武十年拜升为右丞相,此时的左丞相是胡惟庸。

汪广洋性格懦弱,面对胡惟庸的独揽大权而毫无作为,朱元璋对此大为不满,多次告诫于他。

洪武十二年,中书省中丞涂节告发胡惟庸投毒害死大臣刘基,说汪广洋参与了此事。朱元璋召汪广洋核实,汪广洋予以否认。朱元璋大怒,责备汪广洋欺瞒结党,将其贬职到广州,途中,朱元璋又命人传旨,将汪广洋诛杀。

接着说胡惟庸。

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

——《明史·奸臣传》

胡惟庸是安徽定远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功臣之一。

洪武三年,靠着李善长的关系一路飙升。朱元璋称帝时,任命胡惟庸为中书省参知政事。之后,他又代替汪广洋担任了左丞相一职。

洪武六年正月,右丞相汪广洋被贬职,右丞相一职就此空缺很久,胡惟庸以左丞相的身份独专相府事务,直到这年下半年,朱元璋才又重新起用汪广洋为右丞相。

胡惟庸在任期间专横跋扈,甚至在处死或黜陟某些官员时都不奏请朱元璋,自己就决定了。

这种做法触犯了朱元璋的大忌。

御史中丞刘基曾说过胡惟庸的坏话:“譬之驾,惧其偾辕也(胡惟庸好比一匹劣马,让它来驾车,必然会翻车坏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