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种田专业户 > 第49章(第1页)

第49章(第1页)

她无力和老天对抗,无法拯救她爱的那个人,那么让他快乐,就是她最大的努力了。如果能,如果能一辈子给他种菜,一直到他们都老去,那该多么好。

她最怕的就是她已经老了,而他始终年青着,活在她的记忆里,她种的菜,他再也不肯吃了。

那时候她会多么痛苦?她想不出。一定要在那时候才能知道吧?现在她想不出,只要想,就会痛苦,然后再也想不下去。

她爱他,他不爱她,所以她的痛苦和愿望,都在他烟波不生的眼里,浅淡无痕。

他会淡然离去,仿佛解脱,漫不经心的留她在尘世泪流满面。

她想留住他,所以她努力的种菜,也许就为了贪恋这美食美味,他可能会喜欢活久一些吧?

那已经是她最大的力量了。

帝都的郑家老宅是一个独立的院子,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市里非常难得。听老管家的说法,原本郑家是明朝皇家后裔,镇守南京。

崇祯帝吊死煤山后,接着满清入关,经过激烈争论,这一支皇族分为两支,由身份最贵的两兄弟分别带领,一支流亡海外,在美国慢慢发展起来,一支继续留在南京为大本营,组织反清复明,演变到后来的青帮洪门的,都和这一支有关。

后来民国推翻满清统治,两支因为身份原因,都没有参与政治核心,但积极支持民国统治,在外交上积极协助民国政府和各国结交,在国内也通过帮派组织协助,在民国政府眼中属于又联合又戒备的势力。

后来两支重返北平定居下来,南京因为是民国政府政治核心,也依旧保持着部分势力。

随后抗战时期,两支都积极参与抵御外侮。淞沪之战后期,南京政府匆匆放弃南京,日军一路屠城而来,两支也曾组织帮派人员抵御,终究是杯水车薪,南京陷落。

从南京地下密道逃出南京后,两支元气大伤,对民国政府失望怨怼

,逃往香港。

随后照旧商议决定,两支依旧一分为二,一支前往北平,一支前往海外,相约守望互助。

抗战胜利后,海外这支原定回国,结果内战爆发,两支失去联系。

随后民国政府内战失败,逃往台湾,留下的那支没有跟去台湾,留在了北京,参与国家建设。因为历史原因,注重教育,多有人才,有教授,有商人,有医生,有画家音乐家,很受国家器重。也尝试和海外那支联系,但因种种政治原因,虽然联系上却没有顺利见面。

随后世人皆知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初期时候,政治嗅觉敏感的这一支就感到危机,匆忙联系海外族人用尽外交方式将几个少年子弟以治病为名接出,随后文化大革命爆发,就断了联系。

文革结束后,这一支百人的家族就只剩下十几人活着,还多有重病,平反后,政府也开始发还房产,但当年诸多房产都住进人不能归还,就进行了经济补偿,只有这个大院因为当时地处稍偏,交还给幸存的族人居住。

直到改革开放,当初被接出的孩子归国投资,其中就是郑玉成的父亲为首,随后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开始创业,成立多个涉足广泛的合资公司,在大陆的产业虽然极大,但最大的还是在美国的产业,隐然是华人商会领袖,触手伸向世界各地。

在香港也举足轻重,是低调的豪门。反而是在大陆因为投资时间短,又有所保留,明面上只是普通的大合资公司,但知道内里的人显然不会以此看待。

这也是郑玉成作为一个似乎和其他大老板相似的身份,但做派却不同的缘故。

美国那一支发展壮大,族人上万,而他们这一支却凋零殆尽,只有寥寥几个后代,郑玉成这一嫡系,尤其子嗣艰难。

莫卡听老管家说这些类似家族秘辛,听得如传奇故事一般。事实上中国近代史上无数华人的奋斗史确实如同悲剧遍布的传奇故事,这也不单单是郑家的悲剧,几乎算是这个民族的悲剧。

战火磨难,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的是一曲生存奋斗的血泪史,留下来的是一章磨难重重的血泪史,没有谁不是饱经磨难,没有谁不是沧桑苦痛,宛如这个民族的伤疤,烙在心头。

莫卡对这些历史虽然不清楚,但她也常听父母说过老一辈曾经的苦难,那时候的中国也不仅仅是无数中国的精英被毁掉,老百姓日子也苦,饿死的也多是这些百姓,直到改革开放之初整个社会物质极度贫乏,文化···大多还信仰知识越多越反动,尽管莫卡出生以来也没吃过苦,但她知道她父母小时候挺苦的。

不知道怎么安慰一脸沉痛凄凉的老管家,莫卡只能一遍遍说:“郑伯别难过了,现在挺好,真的,现在挺好。”老管家从情绪中清醒过来,苦笑了一下:“让莫卡你见笑了,我就是一时想起了从前,心里不好受。当年我就是给老教授当书童的,亲眼看到老教授被批斗死的,一时想起过去,失态了。”

莫卡诺诺的不知道怎么回应,过了一会老管家叹口气,婉转的谈到,郑家这一支子嗣艰难,而且身体多病,所以对子嗣极为重视,这次周岁礼,就连老夫人,也就是郑玉成的母亲,都从海外赶来,如果老夫人想将孩子接到海外抚养,就算郑玉成也无法反对的。

莫卡喃喃的:“他答应有一个姓莫的···我父母很高兴。他答应的,他不会反悔。”心头一片混乱,也想不清楚老管家的意思,只是茫然的看着老人家:“郑伯,他答应了的···你也知道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