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无错版 > 第390章 神特么汉使(第2页)

第390章 神特么汉使(第2页)

说到最后,饶是对那五个胆大包天的下属感到无比自豪,周仁也还是难免心虚的低下了头,并适时的止住了话头。

而在周仁身前不远处,刘荣略显懒散的坐在御榻之上,手握竹简反复查阅间,听闻周仁这番描述,也不忘挑起眉角怪笑一声。

——这件事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倒也复杂不到哪里去。

太宗皇帝年间,华夏历史上第一个情报机构:绣衣卫,在太宗孝文皇帝授意下,经监国太子刘启之手正式建立。

由于这个机构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应对关东宗亲诸侯可能动的武装叛变,所以在绣衣卫建立后不久,探子、眼线们便大都被散去了关东各郡国。

而梁国,作为关中东门户在函谷关外的最后一道防线,以及关中-关东往来沟通的桥梁,自然就成为了绣衣卫的情报汇总中心。

探子、眼线们在关东各国收集情报,再各自汇总到位于梁国的临时总部,而后一并转送长安,送到指挥使周仁,以及天子刘启的面前。

也正是通过这个情报网络,长安朝堂才能在吴楚之乱爆之前,对每一家关东宗亲诸侯的动向,都保持‘细致入微’的掌控。

比如:齐王哪天见了吴王刘濞的使者啊~

楚王和刘濞的使者聊了些什么啊~

赵王刘遂派谁北上,和匈奴人交涉啊之类。

凭借绣衣卫所提供的情报,长安朝堂始终‘先敌一步’,并最终看似惊险,实则游刃有余的,仅凭三个月时间,便彻底平灭了声势浩大的吴楚七国之乱。

而后,自然就是真正的戏肉:削藩。

虽然吴楚七国之乱的平灭,基本奠定了长安中央强硬削藩的事实基础,但先帝刘启谨慎的性子,使得这支情报网络并没有被第一时间收回。

恰恰相反——在吴楚七国之乱平灭之后,长安朝堂对关东宗亲诸侯的监控,无论是绣衣卫这个特务情报机构,还是明面上的军事戒备,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了避免关东生第二场七国之乱,先帝甚至决定牺牲部分边防力量,用于加强对关东宗亲诸侯的监控。

于是,曾经的绣衣卫睢阳临时总部,便也基本原封不动得保留了下来。

只是保留归保留,吴楚之乱终归已经平灭,需要绣衣卫从关东搜集的情报,其实也已经没多少了。

刘荣前不久才刚看过这几年,绣衣卫从关东收集的、关于宗亲诸侯的情报。

什么,河间王刘德舞文弄墨,不问国政啊~

什么,中山王刘胜好色成性,白日宣淫啊~

什么鲁王刘余酷爱游猎、江都王刘非嗜武成痴之类——全是些狗屁倒灶的私密八卦。

真正有价值的情报,也就是关于岭南赵佗的几则,类似于天下第二架黄屋左纛重见天日、南越武‘帝’重现人间之类。

这就导致原本为了打探关东诸侯,而专门设立的情报机构:绣衣卫,在吴楚之乱平定之后,虽然没有被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但也多少有了些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

绣衣卫上下都很急!

因为没有活干,就意味着这个部门没有存在的必要!

若是别的部门倒也罢了——顶多就是部门被裁撤,人员被分散安排到其他部门。

可绣衣卫,他是个特务情报机构啊!

随便拎出来个小虾米,把脑袋里藏着的事儿抖楞抖楞,都能编出一本完整的野史!

这么一个部门,一旦裁撤,怕是只有指挥使周仁本人能全身而退;

剩下的人,死不死且不提——能死的好看一点、体面一点,都很可能是奢望。

于是,绣衣卫开始到处找活干。

一开始还谨慎些,说梁王疑心孝王之死,心怀鬼胎、淮南王图谋不轨,意欲作乱之类。

虽然言辞夸张些,但也基本还算基于事实去夸大。

后来,见长安没有反应,睢阳绣衣卫直接演都不演了——连临江王刘淤意欲谋反这样的事儿,都拿出来冲业绩了!

这样的假新闻,别说是刘荣了——就连周仁这一关都过不了,根本不可能送得到刘荣面前。

于是,实在闲的不信,又无比担心‘失业’的绣衣卫,便开始无所不用其极的搜集大新闻。

这次的时间,无疑便是这种心态下,弄巧成拙、歪打正着下的产物。

——五个胆大包天的绣衣卫探子,出于好奇心,或者说是‘探究真相,搞个大新闻’的上进心,意外混入了一支前往草原的走私商队。

明确商队的来路后,这五个人一路上都在想:这么好的机会,得搞点业绩回去!

一开始,他们想的是脱离商队,潜伏在草原上,打探到有价值的消息再回去领赏。

只是这个做法周期太长,也太过凶险,他们始终在犹豫,却始终没有下定决心。

结果在告别哲别部后,商队领头的梁上出人意料的顿悟‘知足’二字,打算回去;

于是,这五人一咬牙一跺脚,决定自爆身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