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赤脚来世何惧光脚走这人生坎坷路 > 第3章 孙老头赠书(第1页)

第3章 孙老头赠书(第1页)

车停稳后,玉如义从皮卡后箱里把两袋黄精搬下来。玉如义边搬黄精边道谢,待玉如义的东西卸下来后那希莲说一声“走了”,就开车一溜烟去九道湾镇神鱼亲戚家去了。

玉如义把两袋黄精挑到收购药材的药材贩子摊位前放下。都中午了,这时候集市里除了摊位贩外很少有来买东西的人。摊位贩子立马走过来,挺着啤酒肚的摊位老板眯着眼开口问道:这么多,是什么好东西啊。

“黄精”玉如义边收扁担和绑在袋子上的绳子边说。

药材贩子是本镇的,是夫妻摊位。周围几个镇方圆二千平方公里中有他们一家收购药材的,差不多每周各种药材加在一起有两吨多。他们夫妻是镇南关西镇张家村人。男的叫张科,夏天平时总穿着一件印着劳保产品的广告蓝色t恤,经常是这一个洞那一个洞的,不知是烟烧出来的,还是被他那杆收药材的称勾给勾出来的。他个儿虽不是很高,一米六五左右,可能是比较胖的魇因吧,看起来长得五大三粗似的,壮壮的,圆圆的脸说话时眼睛总是眯着的,似笑非笑,不知道他这个时候是否看得见东西。

女的叫曾慧儿。也是镇南关西村的,是村子一个叫曾家组的地方的,直眉高鼻,颧骨有点高,下巴有点尖,总扎着一把粗长的独辫子拖在背后,衣且是很鲜艳的,从来没有见过她穿浅色衣服。夏天一袭的裙子,蓝花的,黑点的,紫花的,几乎不重样的穿。冬天前几年都是花棉袄,最近这几年随着羽绒服的流行,她就是几天换一套羽绒外套,而且颜色不一样。个头跟张科差不多,长得丰满,大约12o斤左右。一年四季都是高跟鞋,从没见她穿过平底鞋,不知道这么一天到晚的做生意忙前忙后的穿着高跟鞋脚怎么受得了。她性格开朗,巨能说,声音清脆响亮,做起生意来如果是不认识的人,她能把价杀得卖主心里滴血怀疑人生!张科收药材时她在旁边负责做出纳,从不多言一句,不管买卖是赚还是亏,好像跟她没关系一样。然后一笔笔的账记在本子上,笔迹工整有力,纸张反面都能出现写字的笔迹印子,她做的一丝不苟,这些年经手的账和物分毫不差。

曾经有人眼红他们家的生意,也在别的镇试着收购药材,但最后不知道什么原因没做多久,不知道是因为本钱太大还是被打压,还是生意做亏了,反正那些曾经做过药材收购生意的人都是远走外地打工去了。具体什么原因生意不做了,没有人愿意说,都只说太累了不想做了,给曾卖药材给他们的人一脸问号,不明所以。

张科问“老弟,吃饭了没,没吃饭在这时吃饭再回去,我们刚正好在吃午饭呢”

“谢谢老哥,我刚吃了饭才来的,待会儿还要去买点苞谷回去做饲料"玉如义边解绳边说。

待玉如义解开绳索,张科伸手在袋子里扒拉了一下,看了看,再抓一把在手里,说“这个是种的,三年的,不会是刚从你家地里挖的吧”。

玉如义道“嗯,早上刚挖的”

“哦,这个品质还行,泥有点多,给你开一块九"张科把黄精放回到袋子里,没有等玉如义说话就把两袋黄精放在台称上。

玉如义没有说话,他经常跟这个张老板打交道,就算跟人家死缠乱打,也不会有加价的,最多在后面给加个零头,比如一共一百六九块,最后给你加一块得个一百七十元。所以他不想在这上面花工夫。

一息时间,秤已调好,正好一百一十三斤,张科拿起计算器快按了几下,连算了两遍,他抬头跟玉如义说“老弟,一共一百零二元”。

玉如义回答了一个”好“字,从张科老婆手上接过钱装进口袋里,说了一声”老哥,走了“。然后大步向集市东边街道走去。

张科“嗯”了一声,把刚才玉如义送来的一百多斤黄精搬到右边不远处自家楼下,倒出来摊开,然后再回来继续边待生意上门边吃午饭,确切地说是早餐跟午饭一起吃的。果是平时他会跟玉如义了解一下他家的药材种植情况的,毕竟在周围这几个镇也就玉如义一家在种药材,如果种植药材入还可以的话,他也想在自己村子里租地种一些。

玉如义来到大街上,扁担和绳子没有丢,袋子是跟黄精一起给张科了的。右手拿着扁担中绳子,在旁边一家副食品店花五块买了一包硬壳白沙烟揣进口袋里。顺着街道右边向前走,今天是星期四,学生还在学校读书,哪怕是中午了这街道上也是看不见一个学生,街道两边大多是二到三层的楼房,最高的是去年新建在镇南去县里的那条公路的街道口转角处的五层酒店。说是酒店,实际跟城里那些一般的宾馆差不多吧,也就是二十多个房间,稍微装修了一下,供一些从县里下来出差的人住宿,还有一些是其他地方来这里游山玩水的人刚好路过这里时住一晚。游山玩水的人不是很多,有时一个月能有一到两人就顶天了,主要是一些县里来北边这几个镇办事当天回不去的人住宿比较多。有时候一些有点偷腥的比较喜欢这里,如果说一个月客人最多可能就是偷腥的吧。他们来这里要么住一晚,或者是两三个小时,说是累了休息一会,是真累了还是假累了谁知道呢。既然叫酒店了,自然平时在这里吃饭的就比较多,一些做生意的叫上三五客人哥们摆上一桌,这些人来到这城都是最贵的点,然后胡吃海喝,声音大的街尾都能听到,有些人喝多了最后抬回去。当然,不知什么时候有些人家儿子娶媳妇啦,嫁女儿啦,子女考上大学啦等喜事,也开始在这里摆上几桌,光摆酒还不行,还得在外面树起几个拱帆,上面写上某某亲戚祝怎么怎么的,亲戚多的能从街头摆到街尾,整条街一派喜气洋洋的,让人一看以为这是很多家一起办喜事呢。

走过几家电器店,在一个叫孙喜电器的店前停下来。这家人姓孙,是桥头村人,几十年前镇上搞什么社办企业还是什么的,反正一些手艺人就被叫到镇口安排起来。这家主人当时是村里有名的铁匠,于是就来到镇上当师傅,自然也就把家安在了镇上。到现在,他家里人都是村里有田地的,而他却因为是吃居民粮而没有分田地的。说起来也有点搞笑,一家人生活在镇子上,而一家人的田地在村子里,然后每年去村里种粮食,然后秋收了再把粮食运回到镇上来吃。当然,他家也因此在镇上占据了一块黄金地段的两间地基,约有八十多个平方,而且在村口原来社工企业的地旁边还占得了半亩地作为菜园。这可是比后来的人强上太多了。

这家孙姓老头叫孙德良,七十多岁,两个儿子一个四十来岁,一个三十岁,孙子最大的有十六岁,在上初三,最小的还在上小学一年级;三个女儿也已经嫁人,最大的外孙去年已经成家了,最小的外孙女刚出生半年。三个女儿有一个嫁在玉如义所在的村子里,是玉如义的大伯母,是孙老头最大的女儿,今年5o岁。另外两个嫁在隔壁镇去了。

孙老头现在没有再做铁工活了,把镇口原来铁工社的棚屋改成废品站,老两口白天在废品站里守着,晚上就回到儿子店里住。由于只有两间三层的楼房,一个儿子一间,自然一大家子就不太好安排。大儿子在家做生意,小儿子在深圳厂里上班挣钱。老两口的卧房在小儿子家的二楼,顺便给小儿子带孩子。平时吃饭就跟大儿子一起吃。兄弟俩一个管住一个管饭也算是一种比较好的养老方式。孩子不白带,每月会给生活费。自然,饭也不是白管的,菜地的菜基本都是老两口种的。菜地旁边还两间各九平方的猪圈,自然是养了猪的,大儿子买来猪饲料,然后由老两口一天给猪投两次食。

玉如义走进店里,跟正在给一个五十多岁的穿蓝色中山装的平头男人讲解电视机使用方法的平头小个子八字胡男人打招呼:“叔忙啊”,然后不管对方答就不答应,直接走进到后屋里,把伯母托他带来的两个西瓜放在厨房的一个水桶里,然后出来跟孙守明说”伯母托我带来的西瓜放在后面厨房水桶里的啊“。孙守明冲他点了点头,继续薰雾绕的给客人介绍电视机。

再接着往前走,到镇南街口,往河边方向走了十多米远,拐进一个长二十米宽十多米的院子,大约三百多平米,院子里边是背河(离河有百来米远)建的六间四米宽十米进深的砖房子,不过都只有后墙,其它柱子与柱子之间是没有墙壁的。以前这里是铁工社的地方,六、七十年代的二十年里,这里有六七个铁工师挥汗如雨的挥动着铁锤锻打着青春,为全镇(那时候叫公社)人民提供耐用的铁锄和柴刀之类的农具。自从改革开放后,铁工逐渐没落,现在已经没有人再去挥锤锻造了,有需要的时候都是去五金店里购买从外地运来的价美物廉的铁器。

看见孙老头正蹲在地上收拾什么东西。玉事义老远就叫了一声”孙爷爷,在忙啊“,三步并两步走到孙老头身前蹲下来。把刚才在路上折封的烟取出一根递了过去。

孙老头抬头看了看玉如义,边接过玉如义递过来的烟边说“小义啊,今天怎么有空来爷爷这里的”

”来镇上卖点黄精,然后买点苞谷回去“玉如义边掏出打火机嚓嚓给孙老头点上烟边说,还不忘记给自己也点一根烟。

接着玉如义问”奶奶呢“

”她啊,去菜地了”孙老头边说边整理地上的旧书。

玉如义看着这些书看了看,也帮忙把作业本跟书本分开,把一些很散乱的纸叠在一起。说了一句“伯母给你们带了两个西瓜,我刚才来的时候放在叔店里的”

“哦,燕子有心了,镇上又不是买不到,还大老远的带过来”。孙老头吸了一口烟说。

“那不一样,自己种的比买来的要新鲜”玉如义拍了拍一本页面暗黄的书接着又说“爷爷这书是哪里收来的”

孙老头瞟了一眼玉如义手中的书道“高坪村高铁头家里收来”顿了顿又说“高铁头以前学过医,不过没有做医生,好像当年学医的时候有一次不小心给一个人看病,药没用对方,把人家吃得在躺在床上好几天,差点死掉,从那以后就没再给人看过病了,昨天到他家里收废品,他就把这几书连同他孙子的一些不用了的作业本和课本之类全卖给我了”

“什么药啊这么厉害”玉如义真心好奇这病是怎么看的,一般中医只要用药得当,哪怕是毒药也不会出事的。玉如义再在里面翻了翻,又找到了几本。每本书上面都写有高铁头的名字,有一本名为《中医基础理论》和一本印有“赤脚医生培训专用”的《赤脚医生教材》。另外四本书分别是:《伤寒论杂病论》、《脉论》、《千金方》、《汤头歌诀》。这对于玉如义来说,今天来这里算是捡到宝了。孙老头看着玉如义捡到宝的样子,也不等玉如义开口说要这书,就先开口说:“这几本书送你了,我去给你拿个袋子”。然后转身到西头一个用一些木片搭成的临时房子里去了。过了一会儿,孙老头拿来一个红色的方便袋递给玉如义。

玉如义自是不甚欢喜。刚好这些书是家里没有的。有了这些书玉如义在中医方面会更进一步。

虽然我们是一个有几千年中医历史的国家,但近些年来中医学风近乎跌入谷底,别说平时很难见到中医书,就是到了县图书馆和书店都没几本中医方面的书的。作为一个中医的坚定学习者,又是使用者,自然在中医方面的书是收集的越多越好。按理说我们作为中医传承的民族,我们应该在各镇有自己图书馆,里面应该有不少于上百套不同的中医书才好,在县一级图书馆更是应该有几百套不同的中医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薰陶和培养更多的中医后继之人。但是,那么多的中医书印出来是一笔巨大的开支,然后分到各图书馆保管并提供借阅维护等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所以要做到这种程度的推广还是有难度。

嘴里不停的说着“那就太感谢爷爷啦”忙不迭装进袋子里,一副生怕别人跟他抢似的样子。然后花了大约一个小时帮孙老头把收购来的这一堆书整理好。然后就告辞而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