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道生说法 > 第三章 修机器的老师傅(第1页)

第三章 修机器的老师傅(第1页)

阿布有这样的想法,并非异想天开。Z城是一个有着悠久纺织业历史的城市。早在上世纪2o年代,就建成投产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纺织厂。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Z城甚至出现过“六厂争辉”的景象,Z城也因此有了国内“纺织基地”的称号。

然而,曾将的辉煌并没有持续下去。

这些情况造就了Z城中小型企业的特点。大量失业的纺织技工,凭借自己扎实的维修技术,纷纷改行,所以在Z城,汽车维修、电器维修、汽车改装等行业展很快。

阿布要去拜访的这位樊师傅,他的店铺就在原来国棉三厂大院旁边不远处,是一家以家用电器维修为主业的门面。

考虑到是位老师傅,阿布特意跑去打印店把手机里的照片打印了出来。

听了阿布的请求,樊师傅才伸手接住递过来的香烟,他从口袋里拿出老花镜戴上,仔细看了好一会儿照片,深深叹了口气。

“这个机器我可太熟悉了,这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捷克产的小型纺织车床。分?型、И型两种机型,这个是?型的,当年国家曾经援建给柬埔寨过一批这种机器,就是在我们厂里组装调试的。”樊师傅摘下眼镜,揉了揉眼,“时光一去不返了啊。”

“樊叔叔,看起来您对这种织机能熟悉啊。”

“我们厂里用的是И型的,?型的国内很少,就是因为考虑到柬埔寨工人的身材瘦小,特意从捷克进口了一批小传动轮的?型机器。”樊师傅用手指敲着照片继续说,“我们厂里也只有几台,两个机型的差距并不大,骨架都是一摸一样的,为了节约成本,当年我们几个老伙计,就把厂里的几台?型机器改装成了И型的。”

“那现在呢?这些机器怎么样了啊?”阿布兴奋地问。

“哎,我们三厂拍卖的时候,那些机器基本上都被周边的私人小厂当废铁给拉走了,”说到这里,樊师傅不停地叹气,“倒是奇怪了,你们从哪里见到的这些东西啊?”

“樊叔叔,您可真厉害啊。”阿布咧着嘴笑了,“这还真是从柬埔寨拉回来的纺织机械啊,本来在柬埔寨的时候是可以正常使用的,但是拆卸的时候太野蛮,现在已经装不起来了。”

“你们是要做细帆布么?”樊师傅抬头看看阿布,“现在可以做细帆布的机器很多,也比这种要先进,基本上都是数控的了。”

“它能干的活,数控机器却不一定能干得了啊。”阿布笑着说,“把它拉回国的原因,就是打算能像在柬埔寨一样继续正常运转起来。但是安装组合成了大问题,正在愁这个事呢。”

“这个不难的,只要有配件,我就能修复。”樊师傅接过阿布递上来的软中华,深深吸了一口,“要找配件,得到Z城西边的须水镇去了,当年拆卖国棉三厂的时候,拉走机器的同时,那个老板把所有的配件都一起拉走了。”

“上个月我还去他们那里修过空调,那小子还在愁怎么处理那些配件,当配件没人要,卖废铁他又舍不得。”樊师傅叹谈了口气,“咱们Z城的纺织业,算是到头了。”

“樊师傅,您得空带我们去找找那个卖纺织配件的老板吧。”阿布把整包烟塞到樊师傅手里。

“也罢也罢,还是割不断的感情啊,”樊师傅站起身,“行,抽你时间吧,咱们提前联系!”

对于阿布提供的这个信息,琳琳和海哥都感觉到了眼睛一亮,凭借多年养成的市场敏锐感让他们俩意识到一个巨大的商机就在面前。

夫妻二人原来都曾经是Z城外贸公司的员工,国企变更有限公司后,两人就出来成立了自己的外贸公司。说是公司,实际上也只有他们两个人,是名副其实的夫妻店。

当年的外贸政策还是很利好的,从业的人员并不多,加上原来合作过的客户提供订单,也算是随了天时人和。恰逢国内的小商品的出口浪潮,经过几年的运作,已经初具规模了。

考虑到Z城是地处中原的内6城市,并不占有“地利”的优势,他们最初的策略,就是把接到的订单交给南方的工厂做贴牌加工。但眼看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多,外贸利好的状态持续稳定,俩人就有了自己开设一家工厂的想法。

海哥家本身就是Z城郊区的老门老户,周边乡里乡亲的关系网很广泛,仔细针对房租、人工、税收做了分析以后,两人都认为进入生产领域,会大大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利润自然会有大幅度的提升,说干就干,他立即盘下了本村一家经营不善的金属加工厂的两个车间,一番改造后,就正式开工了。

算起来,在进出口贸易这个行业里,琳琳和海哥已经奋斗了2o多年,总算了闯下了自己的一片天,有成熟的海外客户群,有一家小型规模的工厂,甚至还有了自己的几个小专利。

“国内小商品的出口,还处在以量取胜的阶段。”琳琳告诉阿布,“如果想要有不错的利润,就不能总想着拼价格,只有那些有技术壁垒的商品才具备这样的利润优势。”

很显然,秦厂长堆放在车间的那堆七零八落的“破烂”,恰恰能生产出来琳琳所说的具备“利润优势”的商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