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结算才现,去年一年的国库收入,有大半都是商税,还不算地方官的欺上瞒下。
康熙第一次反思以前的看法,是不是把所有人都捆在土地上,这个国家才能平稳的展?
陈挺被授了八品小官,这到年末也上了折子,汇报他这一年在山东及其以北地区的红薯推广政策,说到很多地方今年红薯大丰收,当地农人收获时又是如何喜悦。
据他计算,一家人若能种两亩红薯,便足够保证度过冬天。
当初派人去南方给陈挺授官时,辰儿叫人捎了红薯粉条制法过去,这陈挺竟不藏私,不仅在种红薯的地方大规模宣传,又找人一地一地的当众试做。
对于当地的百姓来说,是多了一项收入来源。
以至于往常每到冬季都要向朝廷要赈济的山东,此次竟然只有请安折。
添了一项红薯就能有如此效用,如果能跟辰儿说的那般,全国撒网找经验丰富的老农,把麦子稻子的亩产量提升到三石呢?
一连好几日,康熙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偶尔到御花园散散心,看着园中冬日里也有绿意的花草,也会想到这个问题上!
第66章熊家长
花坛旁边,一个太监躬着腰在松土,土壤上面的一丛月季叶子苍绿,似乎根本不受凛冬天气的影响,在朝阳的枝头顶着好几个嫩黄色花苞。
月季之所以得名,正因为它一年四季都可以开花。但其实如果温度达不到,某个月不开花也没有什么稀奇。
康熙以前没有怎么关注过一种小小的花,只知道寒冬的时候也能在御花园看到鲜花罢了。
这时候想着庄稼的问题,看见一个整理花木的太监,康熙就走了过去。
太监年纪不小了,能够一直在宫里有个闲差,就是因为这手养花木的手艺无人能及,他从顺治爷时期便在皇宫做事,算是个老资历。
听到脚步声好奇回头一瞧是皇上,虽然有惊但没有吓,放下手里的小铲子便跪到路上参见。
康熙抬抬手:“免礼。”
看着这一片长势极好的月季,问道:“这些花,都是你照顾的?”
太监回道:“奴才负责管理这些月季,和前面的两垄茶花。”
康熙又问了很多,比如冬天还需要松土吗?花木会不会生虫,一般怎么处理?这些花用不用每年往外剔除等等。
太监一一回答,井井有条。
康熙很满意,问道:“你可会照顾庄稼?”
很意外的一个问题,太监愣了下,差点失态抬头去看这位在他看来还很年轻的皇上。
“奴才进宫之前,家中有几亩良田,每日都要跟随父母下地除草、上肥。”太监说道,眼神中流露出怀念的神色,“在照顾庄稼上,奴才有几分天分。”
但是以前,没有过几年安稳日子,便会有这样活那样的灾害,旱涝都是很常见的。
最可怕的是兵灾、匪灾,不仅要损失粮草,还很可能会丢掉性命。
他就是在清兵入关的时候和父母失散的,跟着蚂蝗似的灾民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流浪,后来关外的小皇帝在紫禁城登基,这天底下终于是有了一个安稳的地方了。
好些流民往京城来,希望能在这里找到一条活路。
他运气比较好,被当时出宫采买的一个太监挑中,然后就进了宫。
这一待便是四十多年,早年的记忆,都已经褪色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