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府乌泥泾内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三清庙,平日里向来人烟罕至,香火稀疏。今日却是一反常态,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好似附近所有村落的民众都来到了此处。
一个汉子“唰”的一下拉开了神像上盖着的红布,只见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位神仙在此刻显露真容。他们长须飘飘,面容慈和,脸颊红润,先前身上斑驳6离的掉色之处已经被修补完好,焕然新生。村民们不仅给他们做了“美容”,还为他们缝制好了崭新的神衣,看上去威风凛凛,相貌堂堂。
焕然一新的神仙像让村民们爆出一阵热烈的欢呼,而为的黄婆穿着崭新的道袍,笑容满面地被众人簇拥于其中,将人们的祝福和恭贺一一笑纳。她望着眼前的热闹景象,一双沧桑的眼中包含着万千慨叹。
自黄婆从珠崖州返乡之后,她便相中了乌泥泾一处破败的道观。此地长久没有道士修葺维护,因而寺内设施破败不堪。但又因此处离附近村落路途较近,偶尔会有乡民来此祭拜,因而这么多年香火虽然稀疏,但却是一直没有断过。
三十余载过去,无论是曾经虐待过她的公婆还是她的父母,都已经化作了一捧黄土,往日的恩恩怨怨也随着人死灯灭而烟消云散。且黄婆自认为在出家之后便与尘世一刀两断,因而她婉拒了在世族人的邀请,独自一人入住了道观之中。
这些年来,热心的村民们时不时会给这位孤寡妇人带来些生活物资。再加上她热心将步黎族的纺织技术传授于乡邻,在此地的威信随之水涨船高。为了回馈这位妇人,村民们便开始着手为其修缮道观。
此后周氏绣庄与黄婆开展的合作为乌泥泾带来了大笔资财,填补了修庙所需的资金缺口。时至今日,曾经破败的庙宇,终于在此刻迎来了新生。
庆贺仪式结束,繁华散去,黄婆静静独坐在三清脚下,闭目养神。
“黄婆,您别在这里睡呀。此地四面漏风,您身上不盖衣物,容易着凉。”一道清朗的声音自门外传来,黄婆睁开眼睛,有些无奈地看向门口的方向。一个绾髻束,身着道袍的青年步履匆匆地迈入庙内,手中还提溜着两大袋中药包。他轻车熟路地走入庙内的厨房中,不一会儿,庙内便飘满了药材煎煮的气味。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萧凛在逍遥宗的小师叔,庞宜之。当然,若是让萧凛等人看到这位小师叔娴熟地为一农妇操持家务的模样,必会为此惊掉下巴。
自从上次乘坐仙门飞舟跟随萧凛来到此处之后,庞宜之便留在了此处,和黄婆等一众乡邻一同研究如何制造多锭棉纺车。起初乡民还对这个来自盛京的陌生道人心存敬畏,但庞宜之凭借着自己那副嬉皮笑脸,油嘴滑舌的腔调在乡民中打开了局面,众人便也渐渐对他放下了隔阂。当他们现此人明明知识渊博却从来不端架子,是个眼睛里有活的热心肠后,众乡民便也开始与他亲近起来。
在所有人中,庞宜之与黄婆的关系最为友好。庞宜之来到此地的第一日便选择了黄婆的道观作为落脚处。二人一道合力收拾出一间房间后,庞宜之便主动上手帮黄婆整理杂物,将此地收拾得井井有条。之后他更是热络地开始与黄婆攀谈,迅地拉近了与黄婆的距离。黄婆见他做人伶俐,懂的知识也多,便也对他心生亲近。
庞宜之来到此地的第三天,就给黄婆带了大包小包的中药材回来煎煮。黄婆对他开的方子心中有些打鼓,便找了当地的医馆来查验他的药方,在得到这方子确实对她的身体有好处的答复后,黄婆心中便不由得对庞宜之这个古道热肠的年轻人心生感激。
热心肠的黄婆想要回报他这份恩情,便意欲找一个靠谱的相师帮庞宜之成家立业。孰料庞宜之听后,只是苦笑一声,摊开手掌,向她展露了手心的那道戒尺状的胎记。
“黄婆,您也看到了,我生下来就有那么大一块胎记横亘于掌心,就算相师要帮我看手相也无从看起啊!”
“而且我先前也不是没有成过家。”庞宜之摆了摆手,四十五度角忧郁望天,长叹一声道,“我之前也有过家室,享受过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只是如今的我,又是独身一人了。”
当然,他这番话并不完全是应付黄婆催婚的谎言。
被师尊稷泽一脚踹入尘世之后,庞宜之面对这分分合合的天下,也曾胸中满怀热血,认为上清神族出身的他定能让天下人类长治久安。在此过程中,或是出于少年怀春的荷尔蒙萌动,或是出于种种利益的考量,庞宜之在前几场人生之中与不同的女子成婚,生子。他也曾子孙满堂,也曾与他人举案齐眉,相濡以沫。
只是数次转世之后,他看着自己曾经效忠的君主过世之后,他们的继任者一上位便推翻了他们曾为了革除旧弊做出的种种努力。他看着自己死后,儿孙受到世俗的浸染,利欲熏心之下变成了让他陌生的模样。他看着曾经的同袍同室操戈,看着自己的子孙手足相残,最后他们都化作了一抔黄土,他存在过的痕迹,也被全然抹除。
如此几番下来,庞宜之曾经的满腔热血也彻底冷了下来。他被稷泽赋予了万年后方才会到来的未知使命,在人间漂泊流转,无数次死去,无数次作为凡人降生。只是后来,他再也没有与他人结合并诞育子嗣。每一次转世,他都会拼尽全力逃脱世俗赋予的成家立业的使命。
但是黄婆并不知晓他的底细,庞宜之的话,只会让她以为这个年轻人大概是个天煞孤星的命,年纪轻轻就没了亲人,心中对他愈怜爱。当然,庞宜之不会去纠正这个对他有利的误会。
忙碌了一天的黄婆有些疲累,懒得起身,心中嘀咕着:怎么这个小庞年纪不大,张口说出来的话倒是和老人家一般无二?
但她还是听话地拿了个毛毯披在了自己身上,身子果然暖和了些许。
黄婆转头望向厨房中人忙碌的背影,微笑着问道:“小庞,你方才怎么没来?”
庞宜之坐在小木凳子上,轻摇着手中蒲扇控制着灶内柴火,抬头看向黄婆笑道:“您又不是不知道,我不信三清。您方才的仪式是为了让三清保佑村里风调雨顺,我心不诚,就不好来搅和了。”
黄婆点了点头,方才心中因庞宜之未曾出席庆典的些许失落也随之散去。她先前看庞宜之一身道袍,以为他和自己一样,是信仰三清的道家中人。但庞宜之却否认了这一猜测,他不想与黄婆产生隔阂,便也没有说自己来自仙门,只是含糊地说自己已有师承,并不信仰三清。
黄婆便也放弃了对此进行追根究底。她如此认同坤道的这一身份,只是因为三十年前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一个道观给了她容身之所。她不识几个字,对道家教义也只是知道个大概,因而也没有兴趣给庞宜之传教。
“小庞,你今天又为我带了什么药材?”
庞宜之的声音自厨房内传出:“还是和先前一样,主要是给您补肾气的药。您早年吃了不少苦头,积劳成疾,肾气多有亏损,到了年纪了就要好好补一补。您这些日子老是在绣庄中忙碌,我就给您开了些明目的药材,保管会让您的眼睛到了七老八十依然明亮如初。”
黄婆无奈地笑道:“我早年吃的这点苦算什么,大家都是这么苦过来的,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我的身子骨我自己知道,还七老八十。。。。。。你这孩子啊,你看周围乡邻,有几个能活到七老八十的?老婆子我也不指望活多少岁数,能活一年是一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