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大明肃王 > 第16章 颁布新政(第1页)

第16章 颁布新政(第1页)

朱楧待众位大臣都站起来之后,又调整了一下思路,然后缓缓地开口问道:“本王在就藩的途中,恰好遇到了瓦剌大军进攻武威城。途中也碰到了不少因为躲避战祸而逃难的百姓。

本王有一是不解,为什么我边疆的百姓,再见到鞑子,哪怕是几个鞑子的散兵游勇后,也只知道逃命呢?”

这话问的众人有些不明所以,这不是明摆着吗,老百姓赤手空拳,见到鞑子不逃命还能做甚。

镇守张掖的都督佥事徐志远首先站出班来,向朱楧拱了拱手,说道:“启禀殿下,那些鞑子都是全副武装,又人人训练有素。我大明百姓手无寸铁,又只会耕作,不习战阵,岂是他们的对手?所以,见到这些人,就只能逃命了。”

对于这个原因,朱楧自然是知道的,他之所以问这个看起来很白痴的问题,就是想抛砖引玉,勾引着别人替他把上面的话说出来,他好接着说自已真正想说的话。“

现在,见自已的目的达到了,朱楧也不藏着掖着,缓缓地开口说道:”我看史书,发现汉武帝时期,边疆的百姓丝毫不怕匈奴人。匈奴人前来劫掠的时候,他们非但不跑,反而还自发组织起来,去帮助官军抗击匈奴人,这是为什么?“

在场的众位大臣都是人精,谁都知道朱楧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这个问题根本就是个自问自答地设问句,因此,谁也不去回答,只是齐齐地说道:”臣等愚钝,请殿下训示。“

朱楧也不想浪费会议的时间,所以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本王查了史料原文,发现原因无他,其实就是汉武帝不禁止民间使用弓弩,汉朝的百姓可以任意装备强弩,汉朝的子民跟匈奴人一样,也是人人自幼弓马娴熟。

尤其是边疆的百姓,成年男子几乎没有人都有一把强弩,可以轻易射杀匈奴人的骑兵,所以他们根本不害怕匈奴人,反而希望匈奴人前来劫掠,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帮着官军杀匈奴人立功了,汉朝规定杀一个匈奴人赏五十金。

那些边疆的百姓自幼弓马娴熟,对强弩使用很是熟练,能轻易杀死匈奴人,所以他们非但不害怕,反而人人争着抢功去挣这五十金。

所以,我在想,如果我们肃藩也效仿汉武帝时期的政策,不禁止民间持有强弩,让百姓有自保的手段,这样他们是不是就不用怕瓦剌人了。”

此言一出,如同在粪坑里丢了一个炸弹,引得众人议论纷纷,确实,汉武帝时期出过这样的政策,这个政策刚出来的时候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最终是在他老人家的强力干预之下通过的。

他老人家武德充沛,不惧怕民间持有弓弩,但是后来的皇帝就没有这个气魄了,他们为了维护自已的统治,基本上都是在想尽办法疲民、弱民、病民,民间持有弓弩这件事,在汉武帝之后基本上就成了绝响了。

因为强弩是古代杀伤力最为巨大的武器,古代的统治者怕百姓有了强弩之后,容易对抗官府,不利于维护他们的统治。

因此,朱楧在此次会议上重新提出恢复这个这个政策的时候,不少人持反对态度,因为实在是离经叛道,这不是倒执干戈,授柄于人吗?

老百姓有了强弩,力量就会很强大,我们拿什么统治他们,将来去收税或者摊派徭役的时候,他们拿出这个东西来反抗,我们还怎么吸血?

第一个站出来的就是曹国公李景隆,他从小接受的是正统的教育,所谓正统的教育就是教他如何忠于君王,控制百姓,所以,在他看来,所谓的百姓其实就是给皇家和官吏干活的杂役,自已可以对他们予取予求,若是他们都有了强弩,那自已拿什么统治他们?

于是,李景隆几乎是想都没有想,直接站出来反对道:“启禀殿下。民间禁止弓弩自古有之,若是民间人人持有弓弩,那些心怀奸诈之辈就有可能欺负百姓,给社会造成动荡。”

朱楧听到这番话,十分不以为然,略微思考了一番,便出言反驳道:“不然,那些奸诈之辈之所以敢欺压百姓,只不过是认为他们欺压的对象软弱,没有还手之力。若是民间不禁止弓弩,弱者便有自保的手段,强者心中便有了忌惮,不敢随意欺负弱者,这样一来,天下反而容易大治。”

一番话将李景隆反驳的哑口无言,他一时竟然找不到任何理由前来反驳,这时,张掖的知府赵友林也站出来说道:“启禀殿下,若是民间人人持有强弩,那是十分危险的事情,若是有心怀不轨之人煽动造反,他们会很快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官军怕是拿他们没有办法,岂不是有亡国的风险?”

朱楧听到这番话,摇了摇头,用缓慢的语气解释道:“自古亡国都是因为君王无道所致,本王从来都没有听过因为百姓强大而亡国的。

我们虽然不禁止民间持有弓弩,但是禁止民间私藏甲胄,真要是有心怀不轨之人煽动造反,只要官军处置及时,倒也不难平定。

更何况,民间持有弓弩,那些贪官污吏就不能肆意妄为,不能随便侵害百姓,百姓就会安居乐业,谁又愿意提着脑袋去造反呢?”

一番话也让赵友林沉默不语,朱楧见气氛烘托得差不多了,便缓缓地开口说道:“诸位大人,我肃藩与内地不同,可以说是孤悬塞外,三面临敌,国防的成本本来就高。因为我们应该给予百姓自保的能力,他们有了强弩之后,虽然因为没有盔甲的保护,不能野战,但是结寨自保,凭借城池退敌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样以来,就给我们减轻了不小的压力,我们的野战军就可以用到最该用的地方,不会因为要保护百姓而分散兵力,这对我们是很有好处的,再加上我之前说的那两点,可以说是利远大于害,何乐而不为呢?”

肃藩的众位大臣见朱楧态度坚决,知道他已经下定了决心,又仔细想了想他说的这些理由,也很能站得住脚,便不再持反对意见,齐齐地向朱楧下拜道:“殿下英明。臣等遵命,即刻拟一道文书出来,我肃藩今后不禁止民间持有弓弩。”

朱楧没想都自已的提议会这么快获得通过,心里颇为高兴,便接着说道:“民间可以根据自已的喜好选择自制或者是购买弓弩。

匠户可以将自已制作的弓弩买给民间获取利润,并且不用缴纳任何税费。”

朱楧的这条政策的目的就是想要提高大明匠户的收入,我们现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但是,在大明,你要是掌握着某一项技能的工匠,那你的生活有可能会过得很惨。

因为在大明,匠户其实就是官府的奴隶,往往由军中羸弱不堪用,或者是俘虏充任,每天按时上下班,挣那么一点糊口费,碰到心地善良的上司,在完成任务之后,或许还能获得一点点赏赐,若是碰到贪财的上司,别说赏赐了,就你那点可怜的糊口费,他也得克扣一些。

而且,匠户不能转为其他的职业,只能时代做匠户,连科举也不能考,相当于你家世世代代都是官府的奴隶,基本上就没有出头之日了。

所以,在大明,匠户的逃亡率是最高的,就这待遇,不让马吃草,还使劲儿让马儿跑,事情做的不好还要挨整的工作,世世代代给官府做奴隶的工作,鬼才愿意干。

因此,朱楧决定提高匠户的收入,从而留住和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工匠事业中来,孔子有句话说的太对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先进的武器,在战场上肯定是要吃大亏的。

而想要获得先进的武器,离不开工匠们精益求精地打磨,活了两世的朱楧对人性还是有着最基本的认知的,他知道,一个人被逼着干活,跟他心甘情愿地给你干活,那效率和成果是绝对不一样的。

所以,要想让匠户出更多的好产品,就必须提高他们的待遇,至于怎么提高,还是后世的市场经济体制,让他们通过自已的技术、自已掌握的“专利”来获取更多的回报,这样以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匠户这个职业,大明的军备才会越来越精良。

在场的诸位大臣在听到这朱楧的政策之后,心里又是吃了一惊,暗道这个小王爷还真是不走寻常路啊,人都看不起来的匠户他倒是重视的很,这条政策,明显就是想让匠户们多挣钱嘛,什么时候做匠户都能发财了,这还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啊。

不过,他们也就只敢在心里吐槽两句,不敢明面上反驳,因为朱楧的话挑不出任何毛病,便齐齐地向朱楧拱了拱手,道:“臣等遵命。臣等会尽快拟定文书,昭告肃藩的所有匠户,确保他们都知道殿下的政策,对殿下心怀感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