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那边,沈珺如特地去了一趟,帮肖洱办了一个月的请假手续。
十月下旬,肖洱和姥姥坐上肖长业的车,去了璞塘的龙泉寺。
龙泉寺在半山腰,被一片青翠竹林环抱其中。
上山要走很多阶石阶,肖洱和姥姥都爬得吃力,一个是体虚,一个是年迈。
两人走走停停,终是赶在午饭前到了寺内。
很朴素的一座寺庙。
这是龙泉寺给肖洱的第一个印象。
龙泉寺因泉得名,始建于隋唐,鼎盛于明清。一千多年兴衰更迭,饱经战火。
千年古刹,如今早已式微,不若当年风貌。
只是山中还留有终年流水不枯的龙泉,位于龙谷之端,泉水酷似龙口垂涎而出,汇成涓涓细流,潺缓而下。
人们相信,有山有水的地方,是有灵性的。
只是何为灵性,没给出具体的说法。
姥姥拿着身份证去办理挂单手续,肖洱坐在寺内石凳上等候。
龙泉寺所没什么大名气,但在小马市还是很受欢迎的去处。
香客不少,也有游人。难得的是,都安静规矩。
穿僧袍的僧人和挂单的义工各司其职:洒扫庭院、引导游人、更香添火……
一方小天地间,一切的存在都自然得体,井井有条。
负责接待肖洱和姥姥的,是一位年轻的义工,三十岁左右的女人。
五官画在脸上似的,少棱角,极清淡。
她领着两人去住宿处——很简单明净的小房间,只两张单床,一张茶几。
茶几上挂一幅卷轴,两个大字:自在。
姥姥双手合十,说了一句:“感念。”
女人也不发一言,只轻轻颔首,转身离去了。
下午,两人用过斋堂的斋菜后,姥姥带肖洱去敬香还愿。
龙泉寺前,是一颗树龄逾百年的雀舌黄杨,两旁立宋、清碑刻各一块。
寺内供有观音佛像,肖洱从姥姥手里接过燃香,学着她的样子,俯低身体,供养诚心。
一切都很静谧、妥帖,无纷争、少杂念。
让人心生温柔。
有云游至此的修行者,寺内常住,在一旁翻阅经书。
看起来竟不足三十岁。
偶尔有进香之人向他寻求解惑,他便放下书,提点一二。
肖洱走过去。
她不言,他便也不问。
卿且自在。
“小师傅,为什么人们总说,众生皆苦。”
搁在经书上的手指微曲,神色从容的小师傅抬头望向肖洱。
他目色清明,没有流露出任何异样的情绪。
他说:“佛说四法印,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肖洱:“听上去很拗口。”
小师傅没再跟她说晦涩难懂的原文,他用白话,尽可能简明地同肖洱说众生皆苦之意。
佛家讲苦,是由众生自己的业感报应而来,众生的业感,是由无始的无明覆障而来。
众生由于无明之惑的烦恼,而造生死之业,由于生死之业,而感生死之苦,正在感受生死之苦的生死之间,又因生死而造无明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