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大唐小仵作 > 第114章 大结局(第1页)

第114章 大结局(第1页)

春去秋来,贞观二十二年,原本要改元的时候,李承乾听从崔少宇的建议,直接选择废弃改元的习惯,直接将时间用了大唐历。

而时间的起始就是大唐建立的武德元年,换到现在,就是大唐三十一年。

除开这事,李承乾还促成了百家大规模收徒一事,为此,更是在国子监中建立百家的分院,为了表示对百家的感谢,将弘文馆,也就是皇家藏书馆中关于百家的资料全部拓印了一份出来交给百家。

“少宇,何事笑的如此开心?”

曲江池,凌烟阁外李世民看崔少宇拿着一封信在笑,于是便开口问道。

原本这凌烟阁崔少宇都以为不会出现了,毕竟李世民一直没有提及,结果李世民在去了一次泰山触景生情后,回来就下令建造,用以怀念他的那争战天下岁月。

不过让崔少宇奇怪的是,他居然也被李世民选了进去,原本二十四功臣变成了二十五,还位居第五,让崔少宇得意了好一阵子。

“岳父,你来了。”

崔少宇收起信件,今日是和李世民一起去位于曲江池的集贤殿书院的编写处看看,而这集贤殿书院就是大唐的国家图书馆。

要做什么呢,那自然是要干一件大事,他准备来一个大唐版的永乐大典,现在应该叫贞观大典。

李世民好面子,所以崔少宇一提,自然也是十分有兴趣。

大唐不是没有类似的书籍,只不过都是分开的,比如虞世南编纂的北堂书钞等等,但并有编成一部。

“嗯,走吧,顺便给我说说你刚才在笑什么。”

李世民笑着说道,退位一年多,还真是轻松了许多,每天去稷下学宫走走,陪长孙皇后到处串门,日子过的异常舒心的。

“哦,是迁移去拜占庭的族人来信,说他们快到了而已。”

崔少宇随便应答,信的内容很简单,崔光占带着世家迁移的人去拜占庭,他和其他几家的负责人一合计,就先带着近两万骑兵和拜占庭七家的各位公爵先行出。

而提前去的目的自然是选择以后种地的地方,最终选择的是君士坦丁堡附近的,一来是地方土地肥沃,二来是方便将来会驻扎在君士坦丁堡的大唐官军练系。

信中说他们已经初步圈地结束,后续人员抵达后,春耕时间一到,就可以开始新的生活。

至于崔少宇为什么高兴,那是因为信中提到的另一件小事,世家迁移的人在路过耶路撒冷的时候,因为李世民的圣旨,从大唐各地去那里聚集的仪则律人居然和敢命令他们交出一些人给他们那些上帝选民当奴隶。

七家的人哪一个不是心高气傲的,哪怕是迁移的旁支,也是无比高傲。

特别是七家的负责人,几乎都是和崔光占一样,族长竞选的失败者,在长安各自的族中,你说他们是失败者他们也就认了。

但是离开长安在外面,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只会说,过来跪下,我可以听一下你想怎么死。

没办法,谁叫他们面对的人怨气本身就很足呢。

不过一晚上,聚集在这里数万仪则律就全部死于瘟疫,被七家的人好心的给就地掩埋了。

几万人看似很少,但也几乎是仪则律的全部,好比当时和汉人纠缠了数百年的匈奴帝国,最巅峰时期,全国人口也就四十万。

哪怕到了现在,大唐内的草原各部人口也就七十万不到。

这是导致之后数百年,都没有一个仪则律敢去耶路撒冷,毕竟留下的种太少了。

“哦,那挺好,要是有困难,你让修书一封让卑路斯帮一下就好。”

“不用了岳父,我相信他们会自己处理好的。”

崔少宇对于这一点完全放心,天高皇帝远,只要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下,汉民永远可以占据最好的耕作地盘。

“那就行,少宇,你准备了多少人来编写贞观大典?”

李世民也不在意崔少宇接不接受这个好意,都是小事而已,毕竟在波斯左道卑路斯实际上也没什么实权,要不是看在阿罗憾和哈隆给他立的人皇碑实在让他欢心,他都不会放卑路斯回去几年,一直早长安摇领就行。

“两万人,争取一年,最迟两年编写完成。”

别的不多,但读书人,崔少宇表示,我有很多很多。

大明的姚广孝带三千人五年成书,那他两万人,一年成书没问题吧。

“两万人来编书?还真是大手笔。”

“要不是翰林院有自己的事,我还想去翰林院请人的。”

崔少宇略带遗憾的说道,如果不是翰林院本身的事太多,他一定去请人,毕竟光他知道在翰林院编写书籍的,光状元目前就有十二个,榜眼十六个,探花是十七个。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状元榜眼探花在翰林院编写书籍而没有出去为官,那自然是因为这些人都是被实际职位上的时候淘汰下来的。

毕竟有些人,思想太天真,天生不适走仕途。

“可惜翰林院的事太多,他们也脱不开身。”

“是啊,脱不开身。”

如今大唐需要编写的书籍太多,翰林院那几百号人还真的不够,自己的事都相形见绌,更何况借人出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