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它不得不承认。
只凭宿主完成的那些大大小小的任务以及报纸杂志给予他的极高评价,便足以使他越绝大多数系统的宿主。
那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它总觉得他是在摸鱼?
系统瘪了瘪嘴,它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误,反正抛开这些不谈,他们最远大的目标还遥遥无期呢!
[可是。。。就算这些你都做到了,你也还不是总统啊!你已经35岁了!现在总该到法定参选年龄了吧?]
也是,他得想个办法彻底解决所有问题,省得它每过一段时间就开始在自己的脑中吱哇乱叫。
奥斯蒙德陷入沉思,看起来竟然像是真的在认真思考系统提出的问题:该怎样成为一名总统。
[你开窍了?天呐,你终于要开始竞选总统了吗?我就知道我没有看错你,最爱你了!宿主大人!]
听它喜悦的声音,似乎恨不得在奥斯蒙德的脑内旋转三周再做个后空翻最后无水花跳入水中,以此才能疏解自己的兴奋和欣喜。
奥斯蒙德全然忽略了系统的声音,他开始检查主任务的文字描述,确认自己的判断是否可靠。
[主线任务:成为总统]
如此简单,没有任何限制。
o。1虽然一直嚷嚷着要他成为美国总统,但也只是因为他身在美国,实际上,系统与系统的判定系统并没有对时间、地点做任何限制。
所以说,成为任意一个共和制国家或者地区的总统都有可能让他完成任务。
那么,在电影中、在电视剧中、在一个虚构的故事中成为总统也能通过判定吗?
规则究竟是什么?只要他认为自己是总统、人们都对他“总统”的头衔表示认同就行吗?
也许行,也许不行,但值得一试。
他早就看白宫和两院不顺眼了,他们一边请求得到他的投资与支持,一边暗戳戳地限制安布雷拉的展。无法直接撕破脸皮,隐晦地嘲讽便是最好的报复方式。拍一部放大美国权力斗争肮脏面的电影是不错的选择,由他亲自客串总统测试任务。。。
不,他执导影片的话就太过明显了。
也许他需要一部改编作品,完全忠于原著,将所有突出的、夸张的观点都推到原著身上。。。
几乎不用做任何思考,奥斯蒙德立刻就联想到了《纸牌屋》。
撒切尔的幕僚长迈克尔道布斯于1989年出版的处女座《纸牌屋》。
199o年就被BBc改编成电视剧的《纸牌屋》。
它残酷压抑,又夸大了政治竞选的黑幕,用来暗讽再合适不过。
也许是时候找来大卫芬奇拍摄一部美版的《纸牌屋》了。
刚好uBc需要一部题材独特的肥皂剧从各大电视频道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率先挑战在网络媒体上进行同步放映,趁着时机尚早,切割下最大的一块蛋糕。
奥斯蒙德勾起唇角:[好吧,让我们开始工作。]
他需要进行一次大胆的尝试。
当然,就算失败也不会有所亏损。
*
1985年,大卫芬奇投递的剧本和策划案就已经通过了奥斯蒙德的审核批准,获得了一大笔提供给新人导演的拍摄投资。他从此与斯莱德签约,孜孜不倦地拍摄那些他感兴趣的电影题材。
从《异形3》到《七宗罪》再到《搏击俱乐部》,芬奇几乎是一路顺风顺水,也对十分信任他的斯莱德抱有深厚的感情。
因此,当奥斯蒙德亲自邀请他参与电视剧制作时,芬奇简直受宠若惊。他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奥斯蒙德,但很少与他面对面交谈具体的项目、投资,以及各种细节。
对方甚至还小他一岁。但他只是坐在沙上双手交握,便让芬奇变得紧张兮兮,生怕自己的某个举动会惹来对方的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