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但是进入她的相册可以看见 > 第75章 玄奘法师(第1页)

第75章 玄奘法师(第1页)

微信朋友圈儿翻阅到9月,第一篇就是9月1日:8月,再见。9月,你好!

配图里的文字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写的,我觉得值得分享:

1)读书学习,是为了某一天,当你想要给别人帮助时拥有游刃有余的能力,做到无所障碍。因为,当你有所障碍不能随心行事时,你会有悲痛心、愧疚心、忏悔心,想要重新不遗余力地读书学习!

2)8月,再见!秋风吹秋雨凉,自然便无常。9月,你好!去燥暑迎金黄,娑婆总无常。

3)身体是灵魂的房子,当身体老了,或是生病了,人的灵魂就会离开这座房子……打坐是与自己灵魂沟通的一种方式。

?9月3日,公众号文章更新,标题《听玄奘法师的故事:不被世俗迷,不惧红尘乱,守得住初心!》

导读?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初心,也许前路迷茫,苦难重重,但所有的故事都会有答案。在最终答案到来之前,耐得住性子,守得稳信念,终将能等得到前方的光明。看完玄奘大师的故事,你需要明白的道理:不被世俗迷,不惧红尘乱,守得住初心!

玄奘法师原名陈祎,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父母早逝后,家境困顿,二哥剃度出家,年仅1o岁的陈祎,随兄长来到洛阳净土寺旁听佛经。

陈祎13岁那年,隋炀帝号令度僧,通过考试选择27人出家为僧。主考官大理寺卿郑善果觉得他气质不凡,又佩服他的浩壮志气,就破例让他参加了考试,最终被破格录取。

从此,玄奘周游四方,向众多大德高僧学习,渐渐闻名蜀中。可玄奘却现,人们平常诵读的经书,有很多都译着不善,难以理解。甚至对一些基本的理论,大家都分歧很大。

25岁那年,天竺(印度)禅师波颇来到长安,玄奘闻之大喜,前往请教。波颇闻言合十,缓缓道:那烂陀寺的戒贤大师,将告诉你答案。

那烂陀寺,就在佛教的源地天竺,是世界最权威的佛学圣地。玄奘心中一震。既然印度高僧能不远万里来到华夏,我为何不能西行求法?

他当即上书唐太宗,请求到天竺取经。可当时边关战事正酣,管制森严,上书遭到无情拒绝。但玄奘心意已决。2年后的某日,准备已久的玄奘混在逃难的百姓中,从长安偷渡出境,头也不回地孤身踏上西行之路。

…………

大家对文字不感兴趣,可以看《玄奘大师》这部电影。而这篇文章中还有触动心灵的文字,几段:

玄奘淡淡地说:我当初既然愿西行,即使死在路上,我也不会东退一步。

“我起先愿,不到天竺誓不东归,现在为何又返回?我宁可西行一步死,不可东归一步生。”

在无数个艰险的日夜,玄奘都在心中默念:此行不求财利,无冀名誉,但为无上正法来耳,仰惟菩萨,慈念群生,以救苦为务。

玄奘毫不犹豫地说:你可以留下我的骸骨,但留不下我的神识。我此生使命只有一个,就是远赴印度,求法取经,然后回国弘扬于百姓之中。

经过漫长的旅程,玄奘终于在31岁到达印度,拜在那烂陀寺百岁高僧戒贤法师门下。短短5年间,身为外国人的玄奘,便精通了经藏、律藏、论藏,被印度信众尊称为“三藏法师”。

643年,44岁的玄奘带着满腹的学识和657部佛经,在印度全国上下信众的送别下,启程回归故国。

玄奘向太宗请求回洛阳少林寺,从事翻译经书的工作。岂料太宗拒绝了,反而劝他还俗,担任高官。

事实上,太宗本人并不热衷佛教,只是当时唐朝正处在经略西域的关键时期,他非常需要像玄奘这种精通西域文化的人才辅助自己。但玄奘在皇帝三番四次的劝说或命令面前、在万人之上的荣誉地位面前,没有动摇半分。

玄奘足足用了1o多年,将1335卷梵语经文全部译成汉语,影响力遍布中亚、越南、日本…

?9月5日:你好美哦!你的美是“世界因我而美”

在厨房窗外的一片废墟中耕耘劳作,种了一万粒格桑花的种子,希望某一天,站在窗前洗菜切菜时,一抬头就能与鲜花触目相望,每天都能与美好不期而遇的时光多美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