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 随云溪 > 第592頁(第1页)

第592頁(第1页)

……

一大早船才剛到京城,下船就稀里糊塗被曾子騫直接帶進了皇宮的周村正和陳有田,曾子騫讓站哪就站哪,腳都沒挪過一步,全身上下就脖子和眼睛最靈活,看天看地看四方,皇宮啊,這可太氣派了。

連遠處的執戟侍衛都稀奇,恨不得眼神再帶個拐彎功能,能進曾子騫剛才進的那個大殿,看一看據說在裡邊上朝議事的皇帝和文武百官。

脖子眼睛轉得正熱鬧呢,那大殿裡疾步出來一個執拂塵的小內侍,直朝他們來了。

「二位可是隨曾大人來的大興莊莊民?」

周村正和陳有田都有點傻眼,周村正點頭:「是。」

「那隨咱進殿,聖上要見你們。」

啊?

啊啊?

說的啥呢?

「聖上要見二位,莫耽擱了,快隨我來吧。」

陳有田腿一軟,媽呀,說好來教種田的呢?怎麼還要見皇帝?

小內侍簡單教他們面聖的規矩,周村正和陳有田心跳快飆出耳際了,嗡嗡的,壓根兒都聽不清。

兩股戰戰,雙腿發虛的跟著那小內侍往太極殿去!

趁還離著一段兒呢,陳有田抓住周村正手臂:「九九九、九章啊,我、我、我腿有點兒軟。」

周九章也軟,手抖啊抖的,嘴上給自己和陳有田一起打氣:「沒、沒事,是咱、咱福氣。」

天大的福氣!

見皇帝啊。

腿不虛氣不短就好了。

第276章大齊,穩了

二人隨那小內侍進到太極殿裡,見殿中一群穿官服的,被領著從文武百官中間穿過,愣是連眼都沒敢抬,小內侍站定了,陳有田和周村正就是一跪,連皇帝是圓是扁都沒敢看,內侍在殿外教的啥也根本沒聽進耳,咣咣就是磕頭。

周村正還好點,還能說句草民叩見皇上,前朝太平年月里聽說書學來的。

皇帝倒是格外親和,笑著請起。

「兩位老丈是大興莊莊民?與鄉君同住一莊,早年也同避深山?」

「是。」

「是。」

格外整齊的雞啄米。

「老丈不需緊張,朕喚你們來是問些與種地相關的事。」細問起堆肥法和水旱輪作之法來。

說起種田,皇帝一個又一個問題問得細緻,專注於答話,陳有田和周村正漸漸放鬆下來,他們來就是教這個的嘛,雖然教皇帝是他們壓根沒想到的。

皇帝也是個問話的好手,看著問的都是尋常問題,差不多卻是把桑蘿指點堆肥和輪作的始末、年份,每年分別種的什麼,產量多少都問出來了。

當然沒有每年的具體斤數,鄉下老農種田,還是逃難在深山裡,誰沒事每次收成都仔細稱斤兩啊,全憑容器和經驗判斷罷了,有斤數的還得是去年,衙門買了他們的糧食,這賣糧可不就得過稱嘛,才算對畝產量有個認知。

饒是並沒有頭三年的具體斤數,只模糊的有多了多少擔這種形容,但一年兩熟且非但未減產還增產了是實實在在的啊。

陳尚書旁聽,激動得一雙手攥拳都快攥得抽筋了,心臟怦怦的,膽肥得連皇帝的話頭都搶,覷個空當就迫不及待問道:「我有一事不明,作物吃肥還分吃什麼肥的嗎?不都是糞肥?曾大人奏摺上還說不同作物能返還給土裡不同的肥,作物燒灰能還肥,種著不都是吃肥的嗎?還能還肥?」

陳有田對種地頗喜歡琢磨的,桑蘿跟他說起來的也就更多些,因而聽了這話想了想便道:「肥與肥確實是不同的,只我們莊子裡用的就有人糞、羊糞、雞糞、豬糞、兔糞、牛糞,其他肥料還有綠肥,草木灰肥,落葉腐殖肥,包括咱們平日裡吃蛋的蛋殼,吃過雞鴨豬魚肉的骨頭,這些都是可以處理成肥的,據阿蘿說,裡頭能給莊稼和菜提供的養分都不一樣。」

「雖然我說不好它們具體有什麼不同,但不同的肥在不同的時候用,或者給不同的作物用,都是有講究的。」

「至於種在地里的作物也能還肥給土,這個我也不大懂得其中緣由,不過這四年來我們都是照阿蘿說的法子種,確實土不容易變得貧瘠,且只要後期肥再跟上,地一年種兩茬幾年不休耕也沒事,收成一樣的好。」

想到這裡又強調一次,「我們當年在山裡,還有後來在大興莊,因為家裡後生們打獵不錯,都圍了不少家禽牲畜養著的,肥很足,這水旱連作之法肥料若跟不上的話那就不成,收成要差不少的。且不管是種菜還是種莊稼,肥料的處理、份量的多少、施肥的時間上也都有講究,都對了的話這莊稼收成自然比外邊好,用得不對也容易惹病害。像糞肥,咱以前就是直接用,現在不,都要先經過腐熟處理再用的,不燒苗也少病害。」

一串一串的種地經,把一幫只會之乎者也的文官聽得是雲山霧罩、兩眼發暈,倒是關注經濟民生實務的一些個大臣聽得格外認真。

結合曾子騫摺子里寫的,這一點確實,奏摺里特意提了肥的重要性,還有那在各州縣多建公廁的建議。

兩個老實巴交的農人,剛進殿時腿都顫,站在那兒手腳都不知道怎麼安放,說起農事來也頭頭是道,皇帝和幾位官員問得又細,全都答得出來。

與曾子騫相熟、知曉曾子騫性子的,加之桑蘿前番在農事上的好幾樣成就,部分官員已經信了六分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