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长:“。。。”
交代完后,路平安直奔北影厂。
这个年代能提供全套后期设备的一般都是北影这种大厂,其中北影厂最齐全也最现代。
进了厂,胡老师已经在了,两人随后便见到了张一凡。
张一凡是姜闻《鬼子来了》的剪辑师,不用说,这是大佬。
简单介绍后张一凡就对路平安调侃起来:
“你的拍片手法还真像姜闻。”
“张老师过奖了,我和姜导可不敢比。”路平安赶忙谦虚摆手。
“不,我还没看过伱的片子,我是说你浪费胶卷的程度和姜闻有的一拼。”张一凡接着解释。
路平安还能说啥,只能说自己是新手,没经验嘛。
其实这个问题他早就意识到了。
整个《调音师》拍下来,目前已经花了8万,出原本的预算一万多。
这个数目让宁昊吃惊了不知道多少次,他拍《星期四星期三》也才花了一万,而那部片子还是77分钟的电影。
两个一比较,路平安简直就是败家子。
路平安也没办法,系统有底线的,9o%呢,他可不敢随便拍拍。
所以其中大部分前都是浪费在胶卷上。
宁昊说,路平安这短片的胶卷使用量赶得上一部大片了。
配片比达到了恐怖的1比11,远普通的1比3水准。
所以张一凡一早看到房间里堆得满满的胶卷盒,也是懵逼地再三确认,这真的是一部短片?
但好在,张一凡并不会以胶卷使用效率的高低来评判人。
相反,他对路平安这个小家伙更有兴趣了。
毕竟胡清泉可是信誓旦旦地保证,说张一凡要是不参与这个项目,绝对会后悔。
而现在看到胶卷配比,他已经信了几分。
很快,两人又聊了几句后便开始工作。
后期工作在胶卷时代,体力活占了很大一部分。
好在现在的路平安,看上去孱弱,实际体能和力气已经强于普通人不少,所以区区体力活,压根没压力。
这也让张一凡再次惊讶。
他知道,但凡大导演,精力都比普通人旺盛许多,老谋子、姜闻,都是这种人。
所以路平安会不会是下一个?
这样的想法在他脑子里一闪而过,他觉得自己想多了。
可当短片在随后的日子里一点点呈现出来后,一切就不一样了。
进入第四天,《调音师》粗剪完成,张一凡惊叹于路平安的故事创意。
到了第7天,短片精剪完成,张一凡惊叹于路平安那不符合年纪的结构把握能力。
到了第11天,短片音效和配音彻底完成。
此时,短片除了一些字幕外,已然和原片无异。
而张一凡此时对路平安的态度也早已从看学生,转变成了看天才。
所以在最后一天,他直接说道:“看片时间定下来了和我说下,我拉个人过来。”
他说的是胡老师安排的给学校领导公开看片的事。
学生作品要送欧洲三大,除非路平安有自己的路子,不然都得学校领导同意,路平安和胡清泉暂时都没有个人的路子,所以就得搞定领导们,所以就有了看片会。
“行。”
路平安直接答应,没有问他会找谁,不过他已经猜到是谁了。
所以会是他吗?
路平安表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