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二十年前,朕被骂得少吗?”
朱见漭就敢杀他们。
“爹呀,儿子再不拿出来,天下人能戳断儿子的脊梁骨,儿子未来是皇帝呀。”朱见漭带着哭腔道。
全国各地都有县衙被攻打的消息,很多地方出现动乱。
藩国百姓也羡慕大明百姓,这样的皇帝在位,实在太幸福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他找老皇帝哭诉。
王恕的重孙子被人套麻袋揍了一顿,玄孙在学校里被欺负,骂他是大奸贼的就别说多少了。
贫富差距。
可难道不是真相吗?
“传朕旨意,所有官员立刻返回官邸办公,不许讨论分配问题,不关各衙门的事一概都不许讨论,再敢耽搁朝政,统统罢官,滚回家去养老,别在朝堂上尸位素餐,朕不养废物!”
经过五个月的艰苦争斗,太子终于肯捐出资产,是不是老皇帝耗费巨大口舌,才说服太子的呢?
所有朝臣都感受到被老皇帝给玩了。
他才意识到,自己所谓的肃清朝堂,已是天大的事情了,可和老皇帝做的事比起来,真是毛毛雨。
“没有!”朱见漭道。
可为什么抛弃我们了?
“你回去告诉他们,朕不止要说,还要让天下人看到这个世界血淋淋的分配现实!”
老皇帝哪里是求死啊,他是反向求生啊!
他以前求生,靠宫中靠朝中,随着禅让失败,朱见漭和朝臣和解之后,老皇帝明显感受到生命危机,所以他开始反向求生。
地方乱了,有人攻进县衙,把知县吊起来抽,好在还算克制,只是揍了知县一顿。
他现在想跑。
一旦老皇帝死了,天下四十亿人会立刻揭竿而起,顷刻间吞噬掉所有人。
“哎呀,儿子说错了,现在朝中沸反盈天,儿子都快压不住了。”朱见漭诉苦。
王恕一捐,公卿都跟着捐。
“朕再问你,他们是反朕吗?”
朱见漭现在都焦头烂额了,朝臣怒火无处发,就对着他发,这太子干得着实郁闷。
他需要浇筑一条通天路,用余生踏上通天路,成为千古至高神,永照华夏,这才是他的终极梦想。
可猪还在发蠢,认为不会被杀。
很多勋贵,也被老皇帝这一波搞懵了。
“反你了吗?”朱祁钰又问。
陛下呀,账不是这样算的。
朱见漭拥有了正统性,禅让不成,他必然心有不甘,而随着和朝臣进入蜜月期,老皇帝变得可有可无。
可没人敢动。
而恰恰,国家这座高楼大厦的地基是穷人,穷人看似不起眼,王朝末世恰恰是穷人推翻的。
分配,这个严肃命题,没人敢讲得这么明白,只有老皇帝敢,他提出,国企皇企,占比民间财富40-50%比较合理,权贵财富占据全社会10%,才是比较健康的社会环境。
既然大明遇到了严重的分配问题,他这个皇帝必须要承担责任,并及时纠正错误方向,带着大明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这是一篇极为严肃的讲话稿,阐述了分配问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诉天下百姓,资产集中、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巨大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历史背景,最终形成的规模,以及未来会形成什么样的政治体制。
可朱见淇和朱见漭的反应,让他彻底寒心,与其做一人之父,不如做天下人之父,是你们逼朕做神的!
有了皇帝和太子带头,中枢重臣也开始晒家底儿了。
以前,他想将遗产留给后人。
不过,老皇帝的遗产,是所有汉人都能享受到的,全球八十亿汉人,都能享受到。
四月初一,沉默四个月的老皇帝再次发表讲话,他指出社会分配问题,社会分配不均,是造成今天财富失衡的主要原因。
朱祁钰嗤笑一声:“打知县就是造反?你可真把那些文官当成自己人啊,是被人洗脑洗傻了吧?”
这下民间百姓更疯了!
你们一个小小的办事员,哪来这么多钱啊!
有的知县都懵逼了,你们好像比我还富呢?为什么挨打的是我呀!
“朕虽老,却不怕死!”
可我咋感觉这么重要呢?
他还向民间征集意见,希望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分配问题。
朱见漭日子也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