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左宗棠家谱世系考 > 第374章 花瓶是怎样炼成的(第1页)

第374章 花瓶是怎样炼成的(第1页)

高性能航空动机想从英美手中买到倒不难,难的是如何获取相关的生产许可。

逆向仿制并不是一个好选择,这同样是很困难的,很多时候并非选,哪怕是日本那种穷鬼也不例外。

当然,这也是一个信誉的问题,反面案例同样是日本。

实际上这样的操作也早就进行了,去年南海飞行器公司从美国普-惠公司购入了R-183o-76“双黄蜂”动机用于研究,14缸、12oo匹马力,但总量十分有限。

但想要获取相关的技术就非常困难了。

“12oo匹马力,显然是用在轰炸机上面的,虽然还不知排量、缸径、活塞行程、工作寿命这些关键数据,但至少已经能够确定中国人已经研究出一款能用的新型动机。”

科勒确信地对着史迪威道。

而史迪威则疑惑地说道:“中国人目前服役的战斗机和轰炸机都没有用上一干匹马力的动机,他们的轰炸机用的还是布里托斯的木星,只有88o马力,他们连德国人仿制的木星都不如,怎么可能突然间就拿出了如此先进的动机呢?”

“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提升,虽然轰炸机对于重量之类的方面并不太敏感,但从9oohp到11oohp中间的距离依然不可能是短时间里能够跨越的。”

“按照中国人的风格,他们并不喜欢冒险的设计,他们宁可舍弃一点性能,也一定会保证技术的安全,既然他们已经将它装在了飞机上,那么就证明这型动机至少已经能够稳定的工作。”

“将军阁下,很明显,有人为他们提供了技术支持。”

“是德国人吗?”史迪威皱了皱眉头。

“也只有这个可能了,德国人如今面临的局面或许可能让他们拿出一些东西来讨好中国。”

尽管心中存着诸多疑虑,二人也不敢随便下定义,很快便张罗起一系列活动,设法打探打探这型动机的情况。

但随着斯塔克到来,使馆的重心又生了变化。

中国的陆军如何美国人显然不关心,东太平洋的天堑让美国人无须担心任何的本士作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美洲大陆投入足够的兵力,这是由最基本的物质决定的。

空军的威胁也并不比陆军大多少,夏威夷孤悬海外三干公里,如今没有任何一种飞机能够在这样的距离下实施轰炸。

而海军则不然,海军力量的增长对于美国来说是非常敏感的。

在三十年代,各国纷纷开始了大型巡洋舰的设计工作。

英国正计划设计一艘2oooo吨,装备3座四联装234mm舰炮的大型巡洋舰,不过很快英国人就现这根本不可能实现,因而将其调整为23ooo吨,3座三联装234mm舰炮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持33节的航以满足需求。

而美国亦有类似的想法,罗斯福总统显然是支持设计大型巡洋舰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伦敦条约冻结了巡洋舰的建造,无论是重巡洋舰,还是轻巡洋舰,中美英三国都无法补充。

另一个方面,德国的红色基尔号确实给了美国一定的压力,虽然由于设计缺陷和动力系统较为落后,31节的最大航并不能长久维持,但如此威力与航的结合,其威胁性并不小,更何况德国如今还在建造新的战列巡洋舰,同时也在计划着针对红色基尔号进行改进设计。

不过,光凭这两点尚不足以让美国海军认可这型巡洋舰的设计。

因此,左念微就计划着给美国人上上强度。

从伦敦条约签署以来,国防军对于造舰计划的保密程度就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基于条约的沟通渠道依然存在,但已经变成了“只有我告诉你,你才能知道”的摆设。

与华盛顿条约不同,伦敦条约不再限制舰队的总吨位,但签约各方既然决定签约,也就在心中产生了一种博弈。

如今这个博弈由中国率先打破,两艘重型航母的计划公布之后,美国迅跟进,对黄蜂号的设计进行了修改,使其完全看齐约克城。

高度的保密与率先打破总吨位限制的做法让英美两国产生了一些战略误判。

在大巡洋舰的情报方面,美国海军表现出了一种莫名的执着,鉴于中国在重巡洋舰大型化方面的努力,在探查到中国设计了一款1。6万吨级战舰时,美国的第一反应便是往重型巡洋舰方面考虑。

而海军内部也恰好有相应的提案。

受敦刻尔克的启,海军内部计划建造一款破交用战列巡洋舰,原计划与各国的大巡方案都差不多,舰炮口径254mm到3o5mm之间波动,但为了博取经费,海军对该舰进行了大幅修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