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条约时代,太平洋都保持了真正的太平。
在华盛顿海军的约束下,中美两国在太平洋上保持了克制。
抛开访问和环球航行,中国海军的主力舰艇从未前往关岛及以西地区,也很少东出琉球,此地区大多由轻巡洋舰负责活动,空军基地也并未延伸到太平洋领地。
而美国海军主力舰也从未越过太平洋中部,而且,由于国防松弛,大部分时候,美国海军主力舰也很少前往夏威夷。
唯一的问题也就是菲律宾,在华盛顿条约中,双方达成《菲律宾—几内亚协定》,约定美国在菲律宾不驻军,不得新建空军基地,不得驻留重巡洋舰及以上作战舰艇;殖民地军队则不多于五万人,拥有火炮口径不得大于75mm,坦克不得过8o辆;要塞区暂停扩建。
除了巴丹要塞区和科雷吉多要塞区,该地基本可以视作非军事化。
但这两块要塞区也并不是好相与的,巴丹半岛正对马尼拉,美国在这里修建了一条由少量永久工事和大量半永久工事组成的预设防线,严苛来说不算是要塞。
而科雷吉多要塞区则是正儿八经的要塞,其基于一座岛屿修建而成,长约5。6干米,宽约2。4干米,位于马尼拉湾入口处,与巴丹半岛隔海相望,美国人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永久工事,同时布置有强大的岸防炮。
在其范围内便有著名的“德拉姆堡”,将一座礁石小岛变成了一座形似战列舰的要塞。
但总体上的威胁已经小了很多了,在条约时代,他也至多只有自保的能力。
另外,尽管华盛顿条约已经失效了,但在1936年续签的《伦敦海军条约》中,中美两国依然重申了该条约,因此目前这里还是很安宁的。
但这样的安宁时光显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世界岛上的各国陆军规模都在扩大,德国陆军规模维持在18o万左右,战火不停的俄国则一直维持着一支27o万人的大军。
而法国则比较特别,尽管常说法国在国防预算上十分困窘,但事实上最高指挥甚至没有把拨到的装备经费花完。
在魏刚作为陆军总参谋长的最后两年里,大量的经费没有被花完——1933年经费的百分之五十九,1934年的百分之三十三,1935年甘未林将军取代魏刚的时候,百分之六十的装备经费没有被用完。
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内对如何再武装的纠结后来让一个国会调查委员会深感震惊。没有人看起来说了算。用保守派财政部长的话说,此时陆军“缺乏整体规划,没有任何方向”。
更具体的来说,先,法国国防经费的大头就没有到现代化技术装备的采购上,而是在马奇诺防线和现有员额和装备的维持上,因为法军3o年代面临严重的兵员缺口,其次,装备采购在1936年前并没有最大化利用现有经费。
如今大敌鼾卧身侧,如今景象,又岂不是亡国之象?
相比之下,海对面的英国人就要有条理且从容的多了。
从1934年起开始筹备再武装,36年开始执行,包含了英帝国的各个部分,一定程度上也拉动了一些新兴工业的展。
而在太平洋畔的两国则更加的惬意,虽然早已经有所筹划,但具体的执行更在其后。
从经济角度来说,1935年属于完全的和平的条约时光,陆海空三军都保持着较低的规模,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与正面影响也都初步平息。
在这一年,中央财政支出为96。7亿圆,国防支出为7。8亿圆,此前多年也基本在8%左右徘徊,与海对岸的美国军费占比分属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
如今各国都没有执行福利国家政策,各国的军费占比观感上都比较高,不过,由于中国的福利支出在各国算是最大的了,相当于英法美俄德等国之和,因此军费实际支出占比高于美国,但依然不比欧洲诸国,如摆烂的英法,国防支出尚不到2o%,德匈芬等国则维持在25%左右,内乱初定的俄国则为48%。
而从1937年起,随着陆军规模的恢复和空军新一轮的投入,国防预算占比逐渐增长到12%,而实际支出略多,约增长了7ooo万圆。
军队的开支显然并不便宜,随便举个例子,空军最小的一颗航弹,5o公斤,就相当于大城市白领半个月的收入。
但真正的烧钱大户,海军此时还没有完全动起来。
细数一下,去年筹建海军陆战队,今年初招标岸基鱼雷机,影响不算小,但开销并不大。
陆战队如今已经有了点模样,今年1月,海军将派出的陆战队各部重新召回本部,随后整体派往海南训练,培养陆战旅一级的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