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此时,隆武帝之弟唐王在总兵林察的护送下,从闽省渡海而来,于是在位于广州的前隆武大学士苏观生的拥护下,唐王正式称帝,传诏四方,这便是绍武朝
绍武称帝的消息传来后,已经逃亡桂省的监国永历及丁魁楚顿时大怒,于是又从桂省返回肇庆,于肇庆正式称帝
永历正式称帝后,便派人前往广州,令绍武帝自去帝号,但绍武帝先行称帝,且已经建号立制,此时又哪里还有退路,于是便斩杀了永历朝派来的使臣
永历朝众人于是大怒,双方各自聚兵数万,于粤省三水大战,这便是永历绍武争立
这也是继唐鲁争立后,南明的第二次内斗争立
是的,清朝还没杀来,明朝的众臣就开始自相残杀起来,此时粤省已经是南明仅剩的膏腴之地,但永历绍武争立这一场大战,将南明仅剩的一点军力国力消耗殆尽
双方大军于粤省三水对峙交战,绍武朝将兵力全部调往前线,而清军此时却是收到情报,急速行军,兵不血刃就夺下了几乎没有任何防御的广州城
清军夺取广州城后,绍武帝绝食而死,苏观生自缢殉国,成立时间两个月的绍武朝就此灭亡
而位于肇庆的永历君臣,发现广州出现清军后,在内斗时的诸般豪气瞬间消失,未等清军发兵,就立即再次逃窜,逃入桂省,整个粤省就此沦陷,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绍武朝的建立,除了分裂明朝,消耗明朝仅剩的人力物力,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这个绍武朝必须要想办法提前解决掉”
朱朗目光微眯,回想着前世获取的信息
绍武帝渡海而来时,只有一个唐王爵位,在粤省更是半点根基也无,绍武朝之所以能建立,几乎全靠的是前隆武大学士苏观生
既然永历的法统最正,肇庆广州也不过百余里,为什么苏观生不一起拥立永历,反而要另立一个极为勉强的绍武帝呢
因为拥立永历的瞿式耜,丁魁楚,吕大器三人,皆是看不上这苏观生
苏观生本是监生出身,于崇祯朝时只是一个七八品的杂流小官,崇祯朝覆灭后,苏观生逃到南京,恰逢弘光朝建立,赶上新朝大封,于是也顺势变成了五品官员
();() 但弘光朝只坚持了不到半年,又被清朝攻灭,于是苏观生又继续南逃,在途中遇到了当时仍是唐王的隆武帝
苏观生于是联络郑芝龙之弟郑鸿逵,一起说服郑芝龙拥立隆武帝
得到郑氏的支持后,隆武帝于闽省即位,而苏观生因为首倡的从龙之功,也从数年前的一个七八品小官,一跃成为隆武朝的内阁大学士
如此迅速的升官,自然会招致朝中士人的不满
苏观生于广州听闻瞿式耜,丁魁楚,吕大器等人拥立永历时,也曾上表劝进,但三人对苏观生的奏疏皆是不置一词
丁魁楚身为两广总督,手中握着粤省最大的兵权钱粮,苏观生盘踞广州,广州本就富庶,而苏观生手底下还有一支约三千人的新募之军
一旦苏观生进入肇庆,朝中就会出现另一个有兵有粮的粤省大臣,这会严重威胁到丁魁楚的地位,丁魁楚自然不可能同意苏观生入朝
吕大器与苏观生同为隆武朝大学士,但吕大器是正经的科举出身,两榜进士,一直视苏观生这种杂流出身,凭借拥立之功骤登高位的人为佞幸奸臣
在隆武朝时,两人就老死不相往来,此时正是众正盈朝之时,自然也不可能同意苏观生这种奸佞小人入朝
瞿式耜倒是与苏观生没有什么仇怨交集,但瞿式耜同样是科举正途出身,对苏观生这个监生出身的大学士同样没什么好感,因此也同样没有理会苏观生的奏疏
据记载这苏观生上表劝进,但奏疏进入肇庆后却如泥牛入海,没有半点回应,肇庆发给苏观生的信件也只是令其守好广州,连他身上这个大学士身份是否承认,都半字不提
苏观生身为隆武朝大学士,身上的官职同样是朝廷正统所授,而这三人却对其呼来喝去俨然一个小吏,苏观生心中当然极为愤怒
恰逢仍为唐王的绍武帝渡海而来,于是苏观生干脆另起炉灶,拥立唐王,建立了绍武朝
如果审视绍武朝建立的整个过程,就能发现所谓的绍武永历争立,实际上依旧是南明大臣的争权夺利,党争内斗
“绍武朝的建立全靠苏观生,解决了苏观生,就解决了绍武朝”
朱朗在纸上写下苏观生三个字,在上面重重画了一个圈
要解决苏观生其实很简单,苏观生愤而另立,最终原因不过是在永历朝中没有获得承认而已
只要将他召入朝中,给予他相应的地位,苏观生自然便不会再去搞什么绍武朝
而且入朝苏观生还有一个好处,苏观生与肇庆城中的三方皆是不睦,而且出身杂流,在朝中几乎找不到任何盟友
对苏观生来说,这当然是大大的劣势,但对朱朗来说,这恰恰苏观生身上最大的优点
“看来是得让这苏观生入朝了”
朱朗轻声自语,一个计划快速在心中成型,而朱朗的眼睛也是越来越亮
想到此处,朱朗不再犹豫,起身锁好木箱,而后便叫来了吴继嗣
虽然已经决定了要召苏观生入朝,但在此之前总得看看这人的具体情况,才能知道此人到底能不能为他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