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o4章丞相也是人做的?
“陛下今岁,当真是半点不带消停啊……”
长安,相府。
废了九牛二虎的力气,勉强安抚住前来劝自己‘昧死直谏’的百官,好不容易抽出空来喘口气的丞相刘舍,只觉一阵心神俱疲。
长安朝堂手里要忙活的事儿,已经很多了。
——于外,南方百越、西南夷倒是消停了不少,但东北的朝鲜半岛,可是一直都不大安分。
虽然远不至于如今汉室远东地区的安稳,但终归是小冲突不断。
还有北方。
战略层面,于今年春夏之交开拔,最早也得在明年秋天才能折返的单于庭主力,给了汉家长达一年多,将近两年的安稳期。
若是让刘舍拿主意,那这两年宝贵时间,当然应该用来休养生息,顺带着加快朔方、五原二郡——也就是河套地区的消化度。
但刘荣显然不愿意放过如此天赐良机,想要趁匈奴人忙着西进,在河西搞点动作……
于内,要忙的事儿那就更多了。
三公九卿级别的改制、变动,长安禁卫体系的重整、梳理——都是有汉以来,甚至是有史以来,都从不曾有过的、天翻地覆级别的巨大变动。
光只是这些,就已经让长安朝堂负荷运转,且依旧有些力有未遂了。
若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个为吕太后政治定性的重磅炸弹……
“唉~”
“陛下一张嘴,咱们这些做臣子的,可真真是要跑断腿……”
“诶哟;”
“我这把老骨头啊……”
面带苦涩的喃喃自语着,刘舍也不忘侧着身,煞有其事的捶打起侧腰来。
作为如今汉室仅存无多的‘侯二代’,刘舍的年纪也已经很大了。
乃父初代桃侯刘襄,也就是原名项襄的霸王族人,是秦末汉初时期的人物,于太宗皇帝十年(公元前17o年)薨故。
同一时期离世的开国元勋,有颍阴侯灌婴(太宗五年)、绛侯周勃(太宗十一年)等。
如此说来,刘舍这个二世桃侯,其实是和二世曲周侯郦寄,以及二世绛侯周亚夫一个辈分的人。
考虑到周亚夫并非周勃长子,刘舍的同龄人,基本就是郦寄那个年龄段的老头子们。
——郦寄,已经七十多岁了。
曾经那个在弱冠之年,跟随父亲郦商,在沛公、汉王麾下建功立业的毛头小子,早已经成了风烛残年的老人。
而如今的刘舍,虽然比郦寄年纪稍小些,却也已年近七十。
对于这个年纪的老者而言,无论是腥风血雨的战场,还是政务繁重的朝堂,其实都已经有些不大合适了……
“或许,也该是时候~”
“唉……”
“魏其侯,尚还未具拜相之能啊……”
乞骸骨告老的念头才刚冒出,就被刘舍下意识给否决,又再次低下头,唉声叹气的处理起堆积如山的政务。
在当今刘荣即位后,汉家未来几任丞相的人选,基本也已经明朗了。
——现丞相刘舍,虽原是先帝的‘权宜之计’,但如今,却成了下一任丞相上位之前的唯一选择。
而下一任丞相,也早在先帝年间便初现雏形——魏其侯窦婴。
只是这几年丞相生涯,也让刘舍愈深切的明白:丞相这个位置,不是什么人都能坐的。
哪怕是窦婴,也只是在将来的某一天,大概率能勉强具备做丞相的能力;
而现在,窦婴仍旧需要老老实实地见习。
若不然——若是赶鸭子上架,直接把现在的窦婴抬上丞相之位,那汉家未来几年,就都要忍受窦婴在职见习了。
如果是其他时候,这么做或许没什么问题。
毕竟有汉以来,先上任,再学习的丞相也不是没有过。
但刘荣这一朝不行。
——看看眼下,朝堂内外堆积的政务、需要解决的问题,搞得哪怕刘舍这样的成熟丞相,都莫名生出乞骸骨的念头了!
就刘荣这样的事业狂,真要是出一个先上任,再在职学习的丞相,还指不定要出多大乱子。
至于窦婴之后,则是分别有几个人选,但都没有像窦婴这般,达到‘只要不出意外,就肯定能过一把丞相的瘾’的、板上钉钉的程度。
——现任内史,目前拟定的新三公:御史中丞的人选,故梁内史韩安国;
根据刘舍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在刘舍自相位安稳落地,窦婴自御史大夫递补为相后,窦婴拜相所留下的御史大夫一职,便大概率会被韩安国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