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车臣小说>80后的回忆录图片大全 > 第146章 考试回忆(第1页)

第146章 考试回忆(第1页)

上篇本来打算聊聊婚丧嫁娶的故事,结果只能聊吃的方面和婚宴,丧礼还是聊不下去,因为一回忆,怕写成恐怖片,又怕回忆成迷信和负能量的东西,五月刚好又有事,这个月刚好还有点小忙,没时间静下心来回忆过去的故事。以后尽量每篇文章穿插一点,就不会显得恐怖和迷信,也不会有负能量的东西,一笔轻描淡写的带过,米云主要想的还是分享和传递快乐给听读者,讲故事,讲道理,传承知识,尽可能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记录真正的社会生活故事。

米云有个习惯,习惯短时间完成,不管是毕业论文还是新闻稿件,述职报告还是年终总结,都是一气呵成,只要给点时间就能很快完成,但现实中现时间还是不够用,要吃喝拉撒,还要娱乐,还要努力讨生活,结果就空不出半小时以上的空闲时间出来用。本月出去过一周的培训,从早八点到晚上十点的包吃住的培训,下月初又有一个证要考试,完成两门课程考试才能拿证,交了一百块多钱,不能浪费,所以每天还要抽几小时看资料和刷题,如果是放之前,米云就是裸考,一点不准备,不学习和复习,自信也能考过,但越是看题和刷题,就越信心不足,应试教育下的考试,不重复刷题和复习就会大概率失败,米云几十年的考试经历太多,深有感触。

米云记忆中的考试,不管是纸质,答题卡还是机试考试,从小到大至少千次以上了。不说学前考试,就是就业后的考试也有上百次了,毕业以后会考交通考试,就是常说的科目一到科目四,米云就考过两次科目一,虽然两次都是一次性通过,因为某种原因还是考了两次,刚好在疫情前后。

米云工作的几个单位,有的单位还好一年最多两到三次考试,不管是岗位考试还是安全考试,有的单位是技能考试,每年都有十几门课程,学完都会有测试,提升技能的考试,不管是形式主义,还是什么,还有各种职业素养的学习考试等等。

再往前一点就是大学考试,大学课堂的课米云都会去听,因为交过学费,大学四年选修课也主动修完十八门,比所有同学都多学完12门功课,但米云的考试一塌糊涂,大学四年挂科8门,平均一年挂科二门,因为米云从来不复习,不做那种背答案应付考试的临时抱佛脚,期末考试前几天,同学们都会去教室自习背诵老师画出的重点,米云有三年都是选择去图书馆看书,一直看到没有米云想看的书,因为看书和买书是米云初中以后就养成的习惯,一直坚持延续到大三。大学校园还有各种职业认证考试和等级考试。

说完大学,再说高中,米云念的是职业高中,然后再考的大学,那时候的高中三年也有不少考试,入学考试,月考,中考和期末考试,反正考试也多,米云从小到大就不爱写作业,平时家庭作业不爱写,寒暑假作业更是不爱做,作为父母都是老师的米云并没有受到严格的学习要求,记忆中父母从来没有辅导过米云的学习,因为米云的父母一直都在努力干农活和赚钱养活米云兄弟,母亲也有长达十年左右的继续教育,把高中学历升到大专学历,好多年都是在县城的进修学校学习和师范学校学习。

米云父母刚结婚的那几年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耕种田地,在湖南这边教书,在几十里路的湖北种植田地,自行车来回了好几年,后来湖北那边的田地才全部丢掉,实在分身乏术。米云都是听说的,很多事情都是听别人说过一次就记住了,几十年来,只要别人说过一次的话,米云都能牢记心中,米云的父母虽然没有完全辅导过作业,但还是抽出时间有培养米云的各项兴趣爱好,可惜的是他们时间有限,像教米云唱歌、画画、钢琴、口琴、笛子,书法等各种兴趣爱好,只能在晚上睡觉之前,教半个小时,效果不明显,结果就是米云一样不通,算不及格,没有准备和练习的考试很难及格。

高中前两年的考试还只是月考、中考和期末考试,米云在班上的成绩还能名列前茅,因为职高的课程学习相对简单,米云周末在县城的新华书店和各书店看书,一学期回家一次,平时周末住县城大姨和小姨家。偶尔去县城周边七八里路的外公舅舅那里玩下,前两年的奖学金还能买点书看,书店看过的书不买,只买没看过的书带回学校看,反正寒暑假作业是从小学到高中三年是一题都不做的,是没时间做,还是不想做,就不多说了,反正假期玩耍重要,有时要帮忙干农活,有时还要出去钓鱼钓蛙,完全没有写寒暑假作业的心思,在学校就没办法,作业可以不做,但考试还是必须要考的,高中第三年就明显跟不上别人了,不写作业,不学习教材,只看课外书,很难应付应试教育,还好最后总算考上了心意的学校,虽然只挥一半的水平,结果最终还是好的,如果不考上大学,会不会去上大专,现在真的不敢想象。

初中的考试怎么样,和高中的考试差不多,只有毕业班的一年考试多点,平时都是小单元测试,也只有语数外的单元测试多点,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和化学没有那么多测试。都是纸质考试为主,只有计算机相关的等级考试才用上机试考试,米云上初中没有接触过电脑,上高中才接触到电脑。

米云记得高中三年应该有一年上过电脑课程,计算机机房上课,穿的蓝色鞋套,不联网的计算机,进去学什么,一点印象都没有,就是单纯的练习打字,班主任坐在台前也不管,学生们自己坐在电脑上玩单机,高中阶段接触电脑学会了怎么开关机,还有扫雷和蜘蛛纸牌,其他的一概不懂,连怎么打五笔输入法都没学会,这就是高中三年的计算机成果。

高中阶段米云也进过一次网吧,跟小学一个村的同学,后来我们在高中学校相遇,他是四组,我是三组,2ooo年左右他们搬到县城周边了,米云记得应该是去过他的家里一次,两个同村小学同学,米云分别在高中阶段去了一次,他们两家都在县城,米云大学毕业才搬进城市,在两个小学同学家都有过夜和吃饭,高中阶段的唯一次小学同学相聚,有一次是我们三人在一起,巧合的是我们三人都同时考上了大学,村里班上的另外9个同学就不清楚了,六个男同学中了三个,概率算高了,六个女同学应该至少也能考中两个左右。农村子弟的计算机能力就是差点,周末我跟四组的同学进网吧,那时候没有手机,不知道怎么约过去的,米云大三才用上手机,他在网吧玩的类似红警大作战游戏,米云进网吧依然停留在扫雷和蜘蛛纸牌阶段,开关机按钮都不会的阶段,还要找主机的开关机按钮。

历史局限性不堪回,尤其七八十年代农村出生的孩子,米云也没想到过大学四年,最后的两年,米云整个学院被合并分流,米云成了计算机学院的学生,专业也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神奇的逆转,而且毕业后还从事了十几年的计算机工作,是同学中少数几个做IT行业的一员。这就是生活,什么都有可能生,米云记得初中做的试卷就是油墨试卷,那时候还没有打印和复印件出来,从小学到高中做的都是油墨试卷。

小学做油墨试卷的就多了,有时候油墨试卷都还没干,能粘一手黑,时代的局限性,那时候试卷出题也比较麻烦,用钢针刻题,米云就见过母亲亲自刻试卷题,还要用油墨刷试卷,一次还只能刷一张试卷出来,满屋都是油墨味道,米云也有亲身体验过油墨刷印试卷,不像后面二十年以后,出了打印机和复印机神器,生产试卷就变得格外简单了,想打印多少就多少,出题也简单,都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科技的进步确实能改变生活和便利生活,让原始费力费神的工作变得更简单和更轻松,这是不可否认的进步,淘汰落后的产能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米云想着oo后和1o后出生的孩子们估计都没有机会接触到油墨试卷,不知道油墨试卷是什么样子,油墨试卷的卷面可能没有现代化的试卷卷面清洁干净。

时代不同,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同,米云大半个学生时代都是做的油墨试卷,对于8o后这一代人来说,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校园时光,那个时候人比较单纯,校园也是最为纯洁的圣地,有淳朴的老师,有质朴的同学,还有那做不完的手写油印试卷,几乎每一个月都要在做手写油印试卷中度过,虽然忙点,累点,但是感觉一切都有着数不完的美好,让人留恋,让人回味。

手写的油印试卷,有一种按耐不住的激动和兴奋,似乎一下子能拉回到那个岁月去了,那工整的字迹,绝对能够颠覆你的审美。老师是主要手写试卷的创作人,也有出自学生之手,写字好的学生,也可以参与制作油墨试卷,可以在老师的办公桌上认真书写着手写油印试卷的模板,等到放学的时候,一张张试卷就油印下下来了,回想起那样的场景,仍然让人感觉到生活有点甜,也就是这样的一张张手写油印试卷铸就了我们这好几代人的成长。

考试完蹭两手黑的油印卷子,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能记得。

整个中小学时代的十三年,几乎每学期都会做大量的油墨试卷,一到月考、段考、模拟考试等,所有试卷都须各任课老师自己动手刻印。学校一般只有一台手提式油印机,论体积是只有现在小学生的书包那么大的一个木头匣子,论重量,也不过五六斤。

别看这个油印机构造简单,相貌平常的小物件,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却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了便利,为那几代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了帮助,功不可没。2oo2年以前的试卷基本上都是用的老式油墨试卷考试。

不像现在的学生,各种复习资料及考试卷子,名目繁多,五花八门,什么达标卷、冲刺卷、百分卷、小状元、秘籍卷等,不管孩子需要不需要,喜欢不喜欢,家长就是肯花钱,跑到新华书店,一切都是现成的。

那个年代的老师只能凭着一支铁笔、一张蜡纸、一管油墨、一个滚筒器,一台小不点儿油印机来完成繁琐而又艰巨的印卷子任务。米云的母亲在小学就会经常刻制油墨试卷和印刷试卷,米云就有近距离参观整个制作和印刷过程。

印卷子必须先搜集整理有关学科的备用资料,再结合本地区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凭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感悟,尽量使经过筛选的材料有的放矢,精准到位。

刚铁笔一支在手,一张油光光、亮闪闪、软绵绵的蜡纸平展展地横躺在四指宽带有斜纹的黑色钢板上,刻字者右手拇指和食指不紧不松地捏住铁笔的颈部,中指紧紧抵住笔头,三个指头通力协作,劲儿往一处使,像主刀大夫给病人做手术那样,一格一字,一字一格,一笔一划,一丝不苟,一字不漏,一字不差。

无论是刻方块字,还是刻仿宋体,一字字,一格格,一行行,字体端正,排列匀称。远看运笔如行云流水,龙飞凤舞;近听细微的沙沙声,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演奏家在弹拨一曲优雅的轻音乐。薄如蝉翼的蜡纸上,一字字、一行行,字迹清晰可见,线条分明,细看如平静的湖面上漾起的一层层白色涟漪。

语文试卷刻起来相对其他学科就比较费力费功夫。基础知识、古文阅读及写作部分字数较少,现代文阅读分析板块,一大段一大段的文字和标点要照搬照抄。久而久之,右手中指第一关节处磨出了厚厚的老茧,甚至弯曲变形。用钢笔和蜡纸在坚硬的钢板上刻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硬笔书法。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刻字有两个注意事项一、蜡纸拈轻怕重,着力时一定要轻重适宜。二、钢板要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成“麻子脸”。有了基本功,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印卷子时,常常把学校教工宿舍床上的被褥一卷,油印机打开平铺在木板床上,不高不低,位置适中。把已刻好字的蜡纸固定在细细密密的罗网下面,已裁得整整齐齐的白纸铺垫在印板上,从软塑料管子里挤出少许稠糊糊黏唧唧的油墨置于调色板上,再滴入两三滴煤油或汽油稀释,用圆柱型橡胶滚动器来回滚动几下,搅拌均匀后,捋捋袖子,抖抖精神,一鼓作气,一张张的试卷就是这么印刷出来的。

油印卷子是机械重复且眼疾手快的工作,有时单打独斗,有时二人结合。两只手不停地忙活,脑子里还要想着班里有多少学生,需要印多少卷子,既不能多印,更不能少印,决不能无故地耗费纸张,耗费油墨,耗费时光。说来心酸,老师晚上办公用点儿煤油都凭票;民办教师每月六元钱的工资,在校吃饭还要摊伙食费;校舍还是危房,三五年一装修。教育经费紧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不能多印试卷。

当卷子印好后,看着这些散着油墨气息的文字,有点成就感,米云虽然不喜欢做作业和做试卷,但看母亲亲自辛苦印刷出来的试卷还是比较爱惜的。做了十几年的油墨试卷,手染油墨的真还有那么几次,大部分试卷还是会干了才会下出来。

能沾一手油墨的试卷,必然是新印不久的试卷。试卷上那浓浓的油墨味,不用贴近,不用深嗅,就扑面而来,这种味道,挥之不去,躲之不掉,只有在漫长的考试中,去适应,体会,喜欢。以后更难有人体会到了。

油墨试卷,是任课老师用蜡纸,铺在钢制的刻板上,用特有的笔,一个字一个字刻的。成品的试卷蜡纸,就是一件薄如蝉翼艺术品,上面布满了白色透明的刻字,在太阳底下,犹如一幅清明上河图,清秀饱满,纵横捭阖。一张油墨试卷的产生真不容易,从选题,到刻字,到油印,要耗老师不少心血。钢板腊纸刻字不易,油印更难,要把握好火候,稍不注意,要么太淡,看不清。要么太浓,黑一片。

油墨试卷都是纯手工作品,有时都不用看内容,只看字迹,就能知道考的是哪门学科。做题的过程,倍感亲切,有时试卷上出现老师惯有的笔误,或者别字,都不用举手询问,日里行间都熟悉,意领神会,做起来也顺风顺水。有时本来忘记如何应答,只模糊记得这个字迹,出现在黑板的某个位置,竟能勾起记忆不深的答案,不禁大喜,有的试题还不小心印出答案来,油墨试卷也会有小失误。油墨试卷,考的是书本,答的却是师生的印记。

油印试卷可是一件功夫活儿。印刷这种试卷的设备叫做“油印机”,构造简单,由木头框的印刷网、压纸木板和一个毛滚子组成。

印刷之前先要在蜡纸上刻写,这蜡纸跟我们平时见的包装食品的蜡纸可不一样,这种蜡纸有点儿透明,有两层,上层是蜡,下层是薄纸。刻写时要把蜡纸放在专用的钢板上,用笔头带有钢针的“钢笔”刻字,刻字时力道要控制好,要把“蜡”刻透,否则就印不出来字,但又不能用力过猛,把下层的纸刻坏了,印出来的字就会黑乎乎的。

刻完蜡纸后,下一步就是印刷了。印刷时先将刻好的蜡纸夹在印刷网上,印刷的纸张夹在印刷网下面的夹板上;然后将专用的油墨搅匀,倒一点在印刷网上,用滚子前后左右滚动几下,使油墨均匀地分散开来,最后左手把油印网用力按在白纸上,右手紧握沾满油墨的滚子,匀地沿着印刷网前后滚动,一张试卷就印刷完成了。不过开始的几张一般都是黑糊糊的,四五张过后才渐渐清晰起来。

那时试卷上的每道题目,都是老师自己精心设计,经过再三斟酌反复推敲的,毕竟是要用“钢笔”在蜡纸上一笔一划地刻出来,如有差错,不仅一张蜡纸就浪费了,得重头再来,更重要的是浪费时间,延误考试和练习。因此,会刻写钢板油印试卷,成了那个年代农村学校每一位老师的基本功,7o年代出生之前的老师才有机会接触,参与过油印试卷的这批老师现在已基本退休。

社会在不断进步展,试卷,不管是网上还是网下,电子版还是打印版,可以说要多少有多少,但是来的越轻易,做得越多,越缺乏整理和反思,想要成绩提高,除了刷题以外,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油印试卷,以及更多得“教育历史”也将逐渐被埋入历史洪流之中,成为人们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喜欢8o后的回忆录请大家收藏8o后的回忆录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