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设计在左念微提点之后,开始在天市垣级上初步使用,如今在Zm-4-d上进一步简化横梁结构,提高了可利用的高度,能够以稍小的吨位实现71~73架舰载机的载机量。
不过,这个载机量是目前的舰载机,等到了明年,新一代的战斗机、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入列,恐怕就只能维持65架上下了。
但即便如此,相比于二万五干吨的排水量,这个载机量依然十分可观。
除此之外,该舰也计划使用新式动力系统,江南海军工厂研了新式高温高压锅炉,仅需八座锅炉即可输出15。5万匹马力的动力,搭配四座蒸汽轮机,四轴推进,计划极可达34节。
相比于前型各舰,Zm-4-d的造价也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该方案战舰计划造价接近65oo万圆,主要是该型舰使用了诸多新技术,动力系统的占比自然最大。
除此之外,舰上还有7ooo公斤力的新式液压弹射器,动力也是十分强劲,而新应用的机库通风系统,电机、升降机电动机等也都有不等的占比。
从整体上来说,海军在航母展上的小步快跑,大胆验证的展思路是不变的。
而如此巨大的舰艇自然也不是一般的设施可以建造的,Zm-4-d全长257米,在船台不长的情况下,能够建造这样巨大的舰船的船坞船台全国也仅有7座。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虽然其造船业称不上达,但军事工业依然是相当强大的,虽然在一战后美国关停了一些装甲钢、炮塔生产工厂,但造船厂依然保持着一定的造舰能力,而美国目前拥有9座26o米级别的建造船坞,还有数座同级维修船坞。
而历史上的日本一直到战争结束也仅有6座,且其中一部分还并不能承担大舰的建造。
当然,最恐怖的倒不是美国的储量,而是其增量,美国3oo米以上的大型船坞大部分都是4o年后建成或改完的。
到战争结束,美国人在改善造船设施上就花了约6亿美元,仅伯利恒公司就获得了5ooo万美元,所有的私营造船厂即获得了2。3亿美元的拨款用于新建船坞和更新设备。
相比之下,英国连投资24oo万美元的设备更新都要工业界出四分之三,其中的国力差距实在是令人感慨。
在浏览了一遍之后,左念微看向正在与一位海军部官员沟通的叶在馥——那位少将工程师。
不多时,两人结束了交流,左念微便拿着升降机布局图靠了过来:“乃芬,这个升降机啊,从中间再添一座行不行?提高一下运转效率,否则新通风系统带来的机库暖机优势也挥不出来啊。”
“这。。。。。。司令,你也不是不知道,强力甲板是舰体结构主要部分,过多的大尺寸开口会影响整体结构强度,就是天市垣那样的也没办法做到中间开口,除非是像太微垣那样改成非结构单位。”
左念微摆了摆手,从卷宗里抽出舰炮的布局线图,道:“这倒不是,我是想说的是,新舰的干舷高了,防空炮也下调了一层,所以这边外飘能不能去了一个炮位,增加一个升降机。”
“外飘?升降机?”叶在馥若有所思,点了点头,“应该是可以的,我还是相信司令你的眼光的,待我去验证验证。”
“咳咳,诸位,静一下,静一下,我们看看这个。。。。。。”
随着叶在馥出声,会议厅中的议论声也逐渐停了下来,大家都看向了前方。
叶在馥走到台上,挂起了黑板,拿起粉笔唰唰的绘制出一幅简图,开始解释起来。
接下来,一大堆专业名词从众人的嘴里蹦出,左念微在一旁自然是听不懂的,他也就提个意见,论证实行还是交给专业人士罢。
半响之后,随着议论声渐渐平息,叶在馥也扔下粉笔,拍了拍手,表示这个方案可行性较高,但唯一的问题是战舰稳定性冗余较低,外飘升降机难以实现装甲化。
不过,这一点倒也不是很重要,没有装甲防护的升降机多了去了,而挥出该舰最大的进攻能力显然更重要。
Zm-4-d换装的新式通风系统原定为舰上维修所服务,但受舱室布局影响,原计划在上层机库前方布置的维修所被取消,通风系统统一规划至机库,能够实现一定数量的飞机的库内暖机,提高升降机的运作能力无疑可以提高进攻能力。
再不济,多布置一台升降机也能够更快的运转飞机,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