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把儿子安顿好了,这就做饭去,那厨房的菜都摘洗好了,就等着下锅炒。
那时候在乡下,没有电饭煲之类,煮饭煮粥都得在锅里弄。
再说婆婆回到堂屋,孙子在摇篮里躺着,那小脚小手一蹬一蹬的,也不哭闹。
媳妇致桦,不知去哪里了。
婆婆气不打一处来,闷声闷气去厨房,动手做饭。
致桦在屋外的茅坑里蹲大号呢。半天才从茅厕回到堂屋。
赶着一上午,儿子和自己都在忙大号问题,正经事都落一边了。
人只长一双手。做了这,就不能做那。
致桦回到堂屋,看看儿子没拉了,赶快到厨房忙饭的活。
一进厨房,见婆婆背对自己,脸朝着锅里,正在炒蚕豆呢,那干蚕豆在婆婆的翻炒下,咯噔咯噔地砰砰响。
致桦年轻,胆子又小,知道自己没做午饭,过意不去,就是不好意思嘛,连忙到灶台前帮忙添柴火。
婆婆因为她是陈家湾的女孩,有点照顾她的面子,因为陈家湾是一个大姓,一般人都不会刻意去招惹陈家湾的人,以免到头来吃亏。
见媳妇过来主动帮忙,满腔怒火强压下去,但是,质问的声调提高了几个分贝:“你肚子吃饱了,就不管别人了,饭都懒得做。”
致桦本想着解释一下,见婆婆生气,也不想跟她辩解,闷声闷气地给灶里添柴。
婆婆见儿媳妇不吭声,只道是媳妇理亏不作声,更来气了:“早就该分家了。把你们带了快一年,我这还有一排小的没完成任务,也该体谅体谅我们做老人的人。”
此话一出,就知道婆婆早就有分家的打算,现在挑明了,致桦心里不好受,也怪自己没做饭,惹婆婆真生气了。在灶前一边添柴火,一边小声问婆婆:“小伍(儿子小名)他拉了一上午的肚子。不晓得,要不要去卫生院看看。”
婆婆生了一群孩子,都是散养长起来的,小病小闹的,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没好气地说:“拉个肚子,有什么大不了的,你自己吃东西注意一点就是了。他在吃奶,拉肚子还不是你自己瞎吃东西了。”
致桦相信长辈养娃的经验,也就没有抱孩子去看病的打算。
婆婆把蚕豆添到有水得碗里。只闷了半分钟就把水沥掉了,锅里放油,洋葱丝,再把刚刚水的蚕豆倒进锅里。放盐,炒几下,一碗蚕豆就炒好了。
致桦呢,一样肚子饿了,帮着在灶前添柴,饭也可以快点做好。
早过了吃饭点,当然都饿了。
今天的这顿午饭,注定在不愉快中解决。
下午,小家伙肚子拉空了,反而睡着了,致桦没了小家伙的闹腾,也空闲下来了。
婆婆想在家里睡个午觉,再去地里干活。
致桦公公今天给别人帮忙去了,不回家吃饭,
云飞下村庄收麦子,中午没有回来。
家里就婆媳俩和孙子,致桦见婆婆睡午觉,也在儿子的摇篮边,搬来两个长条凳拼凑起来当小床,躺在上面歇一会。
这样的气氛,本该温馨,一家三代同堂,和和美美。
有谁知。这里面蕴藏着无形的导火索。
公公婆婆,辛辛苦苦把大儿子交盘稳当了,理当再为二儿子打拼攒钱,给二儿子结婚娶媳妇做准备。
现在大儿子一家三口,也真该分家了。
人大分家,树大分叉,天经地义。
晚上,云飞回来,致桦把白天中午的事跟男人说了,云飞说:“我这不正准备做房子么,就是一直没有合适的宅基地。不急。慢慢来,我们也该分开了,老二要结婚,我们必须搬出来。”
致桦一激灵,慌忙问:“老二说好媳妇了。”
云飞笑了:“还没呢,但是,要有这个准备吧。”
致桦松了一口气:“我还以为马上要结婚呢,真这样,我们都不知道往哪里搬了。”
这赵云飞脑子也还灵活,安慰媳妇道:“哎呀,你别瞎操心了,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你慌什么。有我呢。”
小夫妻俩谈了这个话题,致桦就记着了宅基地的事。
她白天在家带孩子,一会到水塘边洗菜洗衣服,或者到小臭水沟洗尿布,总会碰着邻居在水塘边聊天。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时兴包产到户。家家户户干劲十足,大白天,没有什么闲人儿在家里的,一个个都忙得很。
到水塘边洗衣服洗菜,也就早高峰的时段,水塘边人多。
这天,致桦又到水塘边散衣服,见水塘边最好的位置有一位大姐模样的人,在那里洗东西。致桦并不认识。